钙钛矿技术迈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近日,全球首条GW级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在江苏无锡投产运行。该产线由极电光能自主设计开发,能够规模化生产超大尺寸钙钛矿光伏组件及大面积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将产出约180万片钙钛矿光伏组件。
宝馨科技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力争在2025年启动钙钛矿/异质结叠层GW级产线升级,实现量产210半片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电池效率在基底异质结的基础上提升率大于15%,首年衰减不超过3%,以后每年衰减不超过0.5%,量产寿命大于25年的目标。
本报记者 李雯珊根据协鑫集团官方公众号近日披露,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于12月9日发射升空,也标志着全球首次钙钛矿组件空间搭载试验正式启动。同时,公司旗下协鑫光电研发的1米×2米钙钛矿单结组件效率达到18.04%,279mm*370mm叠层组件效率达到26.
本报记者 殷高峰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研发再次取得进展。日前,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单位科研团队合作,成功突破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难题,并开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达32.5%且具有长期运行稳定性的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
澎湃新闻12月27日获悉,协鑫集团旗下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协鑫光电)当天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举行全球首个吉瓦级大规格(2.4米×1.2米)钙钛矿生产基地奠基仪式,标志着协鑫钙钛矿正式进入吉瓦级商业运营阶段。10天前,昆山市人民政府与协鑫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殷高峰近日,华清钙钛矿光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其控股股东。据了解,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华能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清洁能源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本报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上海报道在光伏行业,技术路线的选择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回溯过去数年,光伏电池主流技术从BSF、PERC时代相继跨越至如今的TOPCon时代。与此同时,BC、HJT(异质结)、钙钛矿电池技术也竞相“斗艳”,持续引发市场关注。
中国光伏龙头企业之一隆基绿能(601012.SH)11月3日在第十九届中国太阳能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上宣布,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认证报告,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
本报记者 殷高峰据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经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中国华能自主研发的大面积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26.12%(孔径面积1337.4平方厘米),标志着中国华能在钙钛矿电池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
多重利好消息释放,钙钛矿电池板块升温。7月3日,钙钛矿电池概念股开盘冲高,万得钙钛矿电池指数(8841634.WI)盘中最高点创3月下旬以来新高,当天收涨1.11%,近一个月上涨6.56%。光伏电池设备龙头捷佳伟创(300724.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栗翘楚)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持续增长。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行业产值保持万亿规模。在出口方面,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增长超过40%和12%。
今年6月,接连两场国际性展会(“SNEC 2024”和“Intersolar Europe 2024”)给正在历经低迷的光伏产业添去了一些仲夏里的人气。相较于往年,今年不少光伏龙头企业的展台上多了叠层电池技术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