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黟县宏村。通讯员 许家栋 摄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购”是不可或缺的乐事一桩。我省各地不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推广力度,富有安徽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越来越受游客青睐。逛买老字号、体验新文创、尝鲜土特产,五湖四海的游客感受江淮盛情,把徽风皖韵带回家。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石丽敏):9月23日至28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传播局指导,国际在线、安徽省网信办共同主办,合肥市网信办、芜湖市网信办、国际在线安徽频道承办的2024“打卡中国·古韵潮音——你好,安徽!”网络国际传播活动举行。
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撞上”AR技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由16个地市、136家企业组成的“文化皖军”盛装登场,立于长三角一体化强劲风口,在“文化+”中,激荡着浓郁的徽风皖韵。
9月23日-24日,第十届文化和旅游融合与创新论坛在甘肃省武威市举办,会上发布2023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安徽新媒体集团“徽风皖韵”新媒体品牌获评“2023最佳文化创新品牌”荣誉。本届论坛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新华网等单位主办。
黄山市黟县宏村。通讯员 许家栋 摄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购”是不可或缺的乐事一桩。我省各地不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推广力度,富有安徽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越来越受游客青睐。逛买老字号、体验新文创、尝鲜土特产,五湖四海的游客感受江淮盛情,把徽风皖韵带回家。
五禽戏表演引来游客驻足。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徽州剪纸吸引了游客前来体验。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黄梅戏表演。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痘姆古陶。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安徽省级非遗项目——汪满田鱼灯展演人员与“机甲战士”同框吸睛。
工作人员带领市民体验歙县汪满田鱼灯。宣州宣笔厂非遗传承人孙晓琴现场展示宣笔制作技艺。芜湖铁画制作技艺展示。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安徽馆。黄梅戏《女驸马》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安徽馆精彩上演。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工作人员展示掌上博物馆智能终端。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新思路、好点子、实招数……10月17日,安徽省政协召开“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月度专题协商会。6位委员和专家作口头发言,聚焦文化标识体系、文化中心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文化传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黄梅戏等不同方面,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人民网伦敦3月5日电 (余颖)2024“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安徽文旅座谈会近日在英国旅游城市巴斯举办。来自英国巴斯市政府、英格兰国家旅游局、西英格兰旅游局、英国出境组团社、旅行商、英国旅行作家协会的逾70位嘉宾应邀品味徽风皖韵。活动现场。
来源:【人民铁道网】徽风皖韵踏歌行——杭昌高铁G9236次列车首发侧记12月27日,寒冷的冬日抵挡不住皖南人欢庆杭昌高铁黄昌段开通运营的喜悦之情。一大早,黟县东站站前广场上气氛热烈,当地群众载歌载舞、敲锣打鼓,表达对家乡迈入高铁时代的欣喜和自豪。
肥东大邵洋蛇灯,舞出浓浓的传统中国味;600多年的非遗鱼灯,从徽州古村落“游”到城市里;在震耳的鼓点中,临泉肘阁抬阁队伍踏着节奏沿街表演;伴随着古老的唱腔,池州傩戏的魅力直抵人心……遇上首个“非遗版”春节,安徽推出300多个“非遗大礼包”,将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推向高潮。
徽制集·小手一徽5月5日,“五一”虽过,黟县宏村景区游人仍众。5家“徽制集”线下店,前店后坊,以老徽州元素打造的时尚用品琳琅满目。走进“徽制集.小手一徽”店,“宏村书房”写在四盏红灯笼上,极致徽州美物有序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