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吉林网】今年8月,一架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直飞鄂州的货运飞机里,载着一群特别的“乘客”—— 来自吉林的“种蜂”。这也是我省首次完成蜂类活体动物航空运输,意义重大:不仅打破了蜜蜂外运的“旧枷锁”,也开启了吉林蜂业新篇章,助力了全国蜂业高质量发展。为何这么说?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王春宝口董建伟)集安市,地处中朝边境鸭绿江畔,风光旖旎,生态如画。集安蜂蜜,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集安市已发展养蜂家庭农场24户、个转企7户,养蜂户壮大到637户,养蜂规模从千余箱发展到3万余箱,给当地农民和企业带来了每年近亿元的经济收入。
这卖蜂蜜的够“狠”!竟然把蜂巢都搬进农博园,飞舞的蜜蜂成为这家蜂农最好的模特,可信度立刻提高不少。长春市双阳区泽润蜜蜂养殖农民合作社这次带来了蜂蜜、王浆、花粉等10多种产品,老板娘说合作社现在有500多箱蜜蜂正在浙江采蜜。
【中国绿发会讯】9月上旬,因暴雨冲毁林区道路而受困山上一个多月的蜂农刘师傅一家,在各方协助下,借助一条临时林区便道下到山下,离开了吉林敦化林区。近日,经过连续四天三夜赶路,刘师傅一家终于顺利到达湖南衡阳,赶上了这里的五倍子花期。五倍子正在开花。绿会研究室供图。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王春宝口董建伟)眼下,正是北方大棚果蔬授粉的关键时刻。授粉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连日来,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蜂授粉技术团队抢抓农时,昼驰夜行奔波,及时将一箱箱熊蜂免费提供给大棚种植户,用科技力量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王春宝口董建伟)奋斗赓续,不负韶华。2023年,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以奔跑之姿、踏实奋进,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这一年,他们继续致力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核心任务,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目标。
本报讯(记者王佳)中秋节前夕,乾安县安字镇前上字村农民于学伟看着几百位“小客人”忙来忙去地穿梭在葵花地里为葵花授粉,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小客人”就是长春市双阳区蜂农蒋立国带来的蜜蜂。于学伟对记者说,没有这些蜜蜂授粉,他们种植的葵花肯定要减产,对于村民来说,这个损失非常大。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王春宝口董建伟)2月9日,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和集安市蜂业协会在集安市组织开展了为期3天的蜂授粉及蜜蜂养殖技术培训,旨在推广普及高效蜂授粉技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蜜蜂特色养殖业发展。
大皖新闻讯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莉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蜜蜂航空运输业务的建议”并得以最终实施,解决了蜜蜂空运的难题。今年,张莉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蜜蜂,计划提出减少农药喷洒对蜜蜂影响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张莉关注蜜蜂空运难题“蜜蜂追花逐蜜,四季不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王春宝口董建伟)3月10日,“蜜蜂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班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开课。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东海研究员一行4人采取到农户家现场指导和集中方式对蜂农进行培训。
6月23日上午,随着蜜蜂引路,记者驱车从辽源市北环路上驶入东孟村1组张丽平家。进入院子,20多个蜂箱周围蜜蜂环绕,进进出出十分忙碌。“我这养蜜蜂的年头不短,有10多年了,刚开始是用蜜蜂治风湿病来着,一来二去的规模越来越大。
10月24日,在紧张的疫情条件下,全所职工齐心协力圆满完成转场,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驻外的蜂场全部顺利返回单位,成百上千万只小蜜蜂即将进入一年一度的越冬期,2022年的蜜蜂育种、保种工作也宣告暂时落下帷幕。
磐石市呼兰镇错草村养蜂人李玉华老汉和他的家人这个月过得很开心,他把蜜蜂放在反季节蔬菜大棚里养殖,省事省心,还多赚了上万元。李老汉家养了二百多箱蜂,每年春秋夏三季,忙完了庄稼活,放放蜂,收收蜜,日子过得很不错。可到了冬天,养蜂就平添了许多烦心事。
长春龙嘉机场这批特殊“乘客”为啥突然火了?这在吉林省航空运输史上尚属首次此次“特殊”的航空运输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新闻回放:今年8月份,一架从长春飞往鄂州的飞机上面,搭乘着让人们数都数不清的特殊“乘客”,它们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