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年,北京经济就传来喜讯:年产千万台高端手机的小米智能工厂在昌平投产。这座新工厂瞄准世界级“灯塔工厂”的目标,高度智能化的生产体系自主研发比例接近100%。这样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在北京已有103家。培育“白菜心”、锻造高精尖,北京不断探索智造升级和高精尖转型路径。
2月2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介绍,北京坚持以疏为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更加坚定有序。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不予受理与“四个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记业务累计2.
人民网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李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日前召开2024年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去年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持续向上向优向好,高精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全年支持企业约600家,2021年以来首次获得支持企业318家,占比达52%。
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李博)2024年重大项目规划谋划工作交流会日前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2025北京高精尖产业投资指南》,该指南系统梳理了北京市高精尖各产业现状、产业生态等关键信息,助力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
来源:gmw.cn 10月22日下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北京市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从发布会上获悉,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稳定向上、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上半年北京市产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业、信息软件业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增加值合计首次超过7000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超六成,上拉GDP增速3.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超六成。日前,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了如上数据。
作为北京市五大平原新城之一,房山区正以“科教融合文化名区、新质智造产业新城”为目标全面发展。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跟随“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采访团,深入了解房山区正通过新型储能产业、智慧医工服务产业和智能制造、网联汽车产业等产业集群,打造高精尖产业聚集地。
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进一步推动首都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近期北京市陆续出台了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今年将实施一批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标志性工程。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李博)率先发布产业空间地图,明确产业空间布局,聚焦网络安全、元宇宙、数据要素和未来产业等数字经济主攻方向……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精尖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吕少威)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这是记者22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1994年,15.8平方公里;2002年,46.8平方公里;2010年,59.6平方公里;2019年,225平方公里……天安门东南20公里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延展扩围。今年是北京经开区成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第30个年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北京报道2024年,北京亦庄作为科技新城的概念逐渐出圈。从3月份小米汽车在亦庄召开新车发布会,到越来越多人到亦庄体验萝卜快跑网约车,多项科技“新场景”落地,亦庄的科技产业也从受产业和投资圈关注,到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9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石景山区专场获悉,当前,石景山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今年上半年,石景山区GDP同比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和区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13.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