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10月10日消息(记者 张野)10日,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第十六届全国水产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文昌举办,会议期间,部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组成考察团,前往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考察参观。
一条条东星斑“住”上了楼房,一颗颗东风螺“喝”着循环水,一只只白对虾在恒温车间里“开枝散叶”,选育出来的优良种苗从海南“游”向全国……甩掉过去粗放式养殖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文昌冯家湾的水产渔业换上现代化的“新颜”。
图为鼎湖水产省级现代产业园。 鼎湖区供图德邦坚公司的质检员正通过智检小站和专业仪器检测鱼苗;几名工人在观星农业基地利用自动化设备投放饲料;浦特农业的乡村旅游项目还没开业就吸引不少市民关注……这一幕幕生动景象发生在肇庆市鼎湖区水产省级现代产业园。
南海网10月11日消息(记者 易帆)10月11日,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第十六届全国水产育种学术研讨会顺利在海南文昌落下帷幕。会议结束后,国内多个水产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组团”前往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考察“取经”。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3月31日,位于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星公司)养殖厂房内,十多个蓝色海水养殖池整齐排列,数不清的石斑鱼苗游弋其中。鱼虾不入海,反倒在“楼里游”,这样的景象在园区里并不罕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韩志磊 滨州报道为积极响应落实国家“打造海洋强国,发展蓝色粮仓”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促进滨州渔业产业升级的引领示范作用。3月3日,助力乡村振兴·智慧海洋耕渔水产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暨耕渔水产科研基地签约仪式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学术交流中心举办。
新京报讯(记者刘欢)12月12日,神农科技发布公告称,全资孙公司海南神农水产种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神农种源”)拟对外投资建设神农水产种源科技产业园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水产苗种的选育、繁育和生产。本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36个月,计划总投资12.8亿元。
【编者按】作为重塑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途径,数字乡村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中山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让数字技术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化等方面发挥有利作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13日消息(记者 张宏波)4月13日,记者从乐东黎族自治县获悉,为助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该县拟建海洋南繁种质现代科技产业园,并打造以“名贵鱼种、南海热带观赏鱼研发培育、展示和交易以及休闲渔业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水产种质产业园。
“此次验收的青虾养殖新技术,在保持青虾产量和利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河蟹产出利润,可实现每亩产值增加5000至12000元,利润增加2000至9000元。”11月1日,漯河市源汇区农业农村局正高级水产师胡军娜介绍。
9月10日,海南神农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神农种业”)发布关于遭受台风灾害影响的公告。公告称,台风灾害发生后,公司初步估算已投入成本直接损失金额2000万元左右,预期销售毛利间接损失金额3100万元左右。
海南日报三亚5月17日电(记者黄媛艳)5月17日,在建成试运营的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内,44只条纹斑竹鲨正在隔离养殖池内畅游。本月底,它们将从一楼的养殖池搬至二楼的实验养殖池,用于该园的首个海洋药物科学实验。
编者按: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正聚力成形;向上突围,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跃升。当前的海南,全省上下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机遇意识,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自贸港建设浪潮之下,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勇立潮头,为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1月20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文昌渔业发展迅速,被誉为水产“南繁硅谷”的文昌市冯家湾渔业产业园已引进42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项目46个,水产养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养殖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