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在介绍二战日本陆军装备大正十四年式10厘米野战加农炮时讲过日本陆军高层对于该炮并不满意,日本结合一战后从欧洲考察得来的经验决定设计一款10厘米榴弹炮,考虑到日本大正十四年式并不优秀的性能陆军高层决定采用先从国外引进再仿制的方式,在这个前提下日本找到了法国施耐德公司。
1918年德国战败前进行新式105毫米榴弹炮的研发工作用于取代16型榴弹炮,但是受到德国战败研发工作被迫中止,战后的间战期内德国秘密进行武器研究工作,1929年德国克虏伯公司完成了1918年新式榴弹炮的研发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掩人耳目另一方面其研究开始年份的确是1918年,新式榴弹炮定型为le.FH18型榴弹炮。
二战时期,日军重炮联队主要装备两种火炮,一种是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另外一种就是本文要说的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105毫米炮的威力和150毫米炮无法相提并论,之所以它也被称为重炮,主要靠的就是射程更远,达18公里,可以用于反炮兵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惨烈的阵地战给当时交战国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可以顺利突破敌军防线就要求己方火炮打得更远、威力更大,在这个思想下各国都出现了许多大口径的重炮,与之相对机动性更好的中小口径火炮却很难有施展拳脚的机会,直到一战结束后各国师旅一级的火炮口径大多都是75毫米,美国也装备了
中国驻印军,算是国军的精锐部队了,手里的家伙什大部分都是美国一战时期的军事物资,手里的步枪主要还是美军一战时期装备的恩菲尔德M1917以及一些英械,虽然当时美军现役的105毫米榴弹炮是给了不少,但美军当时现役的155毫米榴弹炮M114A1那是一门也没给,只给了36门一战时期的M1918——155毫米榴弹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陆军火炮可能是受到后世影视剧的影响导致很多人对日本火炮的概念停留在九二步炮甚至是掷弹筒这个级别,事实上日本大规模进攻时九二步炮只能算是开胃菜,为日军掩护和压制的重型火炮才是日本陆军倚重的正餐,今天就介绍一下日本在二战使用过的10厘米野战加农炮。
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内最精锐的就是德械师部队,但所谓的“德械师”也可以叫做“德式师”,因为部队当中并不完全都是德式装备,只是部队训练、人员培养、作战思维等模仿德国,只有部分重型武器和装备是引进德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