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第七章 清季民初世界语运动中的“世界”观念 源于佛教、兼具“方位”与“流变”时空含义的“世界”,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经过与“天下”“万国”“泰西”“西洋”等词的联系混用,逐渐约定俗成为指称中国以外广大地域的重要概念
参考消息网6月29日报道据巴西《论坛》杂志网站6月27日报道,众所周知,对于巴西人来说,学习中国的普通话并非易事。不过,巴西人鲁安(中文名叫古汉)偏要迎难而上。他开发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用来教巴西人普通话、教中国人葡萄牙语。
有人发表文章称,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词汇来源于日本,尤其在人文学科,这一比例甚至高于七成。有人甚至据此认为,离开了日语,中国人就没法说话了。著名知识分子矮大紧也在其网络节目中表达过类似观点。那么,这些论断到底是信口开河,还是接近实际情况呢?
本报记者 刘少华课堂上热情洋溢的孩子们。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刘少华摄学生们正在临摹唐代壁画。乔建珍(右)给学生发放汉语水平考试证书。受访者供图范贝西(左)和方海鲲,两人都是中国文化爱好者。范贝西正在带学生们学习汉字。里约葡中双语高中,校园主体是一座百年老建筑。
赵学清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兰州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担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陕西省语言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文字类型学上,汉字迥异于在世界上占据主流地位的拼音文字,因此,非母语者在学习汉语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过汉字关”的问题,汉字也被认为是汉语学习中最大的“拦路虎”。其中最具影响的两个论点分别是“汉字繁难论”和“汉字落后论”。因此,有必要从学理上澄清有关汉字认知的这两个怪论,在汉语国际传播中树立文字自信,讲好汉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