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养生流行刮痧,人们把自己刮出血痕,觉得“痧毒”排出来了,然后感觉通体舒服。刮出来的“痧”其实是毛细血管出血,形成皮下血斑,一般在2~4日内消退,但看起来有点吓人。 刮痧似乎对背痛、颈痛“有效”,但这只不过是安慰剂效应。
看颜色1.红色——代表血热,血燥,身体容易引发炎症,易发脾气;2.紫红——有寒气进入体内,伤害内脏只在表层;3.紫色——寒入内脏,容易出现如——胃寒,宫寒等现象;4.紫黑——寒入脾心,准备生病;5.黑色——重度寒气渗入身体内脏,已经生病了。
随着众多明星对刮痧的推崇,和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加入中医养生大军,中医刮痧都快成为养生界的“流行趋势”了。但很多小可爱只知道刮痧舒服,却不知道刮痧会出现什么症状,刮完痧后面对自己身体出痧的样子,就会感到疑惑或“惊吓”,比如:“出痧是越多越好吗?”“刮痧后觉得很累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痧为什会出痧,痧是什么?是毒素吗?是血管破了吗?经医疗临床实验,有些人一刮,痧很快就出来了,但有些人呢?痧出的很慢,有的人根本不出痧。你刮同一个人,他有的地方会出痧,有的地方又不出痧,怎么刮都不出痧。
什么是“痧” 1、“沙证”与“痧” 中医较早记载的“痧”是与“痧证”连在一起的。较早记载“沙证”(当时用“沙”字而未用“痧”字)的书籍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77年撰写的《世医得效方》:沙证“古方不载……所感如伤感,头痛呕恶,浑身壮热,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闷乱、须萸能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