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上海中心城区,这栋70年的老房子完成“原拆原建”,原居民不久后将回迁。一年前,2023年4月17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城市更新工作,在徐汇区的老旧小区深入调查研究,并开展下访活动。
位于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用38天实现了从“毛坯房”到“拎包入住”;康健路341弄风雨飘摇老旧“红砖楼”,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原拆原建,将新房交到居民手中……这些“竞速”的背后是徐汇工程建设领域的优质营商环境。
2024年徐汇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共62项,132个子项,全年计划开工233万平方米,计划竣工228万平方米。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区重大办牵头区各相关部门推进项目建设,实现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开工131.1万平方米,竣工81.4万平方米,开竣工面积均超过预期。
75岁的上海市民何培哲,父亲原是一名教师,1953年前后分配到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楼一间房子。房间不大,实际使用面积21.3平方米,何培哲3岁时随父母搬进来,在这里一住就是一辈子,留下一生回忆。人老了会生病,房子老了也变得残破不堪。
徐汇区康健路341弄,有一栋房龄达70年的3层红砖楼,因为多处墙体开裂,漏雨漏水严重,安全隐患重重,居民们一直期待旧房能尽早改造。终于在去年,居民盼来了旧改,这幢70年的老房子将原拆原建。令居民们没想到的是,从启动改造到居民回搬,仅用一年,成为上海最快完成的拆除重建项目。
原拆原建,早些年是件新鲜事,如今已经成为上海老旧住房成套改造的主流选择之一。住在静安区彭浦新村的钟阿姨是最早“吃螃蟹”的那批市民。搬进新房5年多,她仍时不时回想起厨卫合用、每天早上抢着上厕所的老公房岁月。郑阿姨则上个月刚刚拿到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楼的新房钥匙。
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旧住房成套改造房屋日前交付,从启动改造到居民回搬,仅用一年,成为上海最快完成的拆除重建项目。这一加速度背后,还蕴藏着两个全市首次,多方合力蹚出一条城市更新的新路径。练就撑伞炒菜的“绝活”“进来进来,这是我的新家803室。
今年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徐汇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品质民生。2023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6.59亿元,位列中心城区第一,不成套旧房完成率和电梯加装工数均位居全市首位。
蟠龙古镇更新后整体风貌179街坊外滩·中央商场更新后实景瑞康里更新后效果图徐汇西岸梦中心杨浦互联宝地更新后鸟瞰徐汇滨江再添一座世界级文化场所。9月26日,由昔日亚洲规模最大的水泥厂改造而来的西岸梦中心正式开幕,预计今后这里每年策划举办的品牌活动及艺术展览等将接近400场。
又到年末,回望来时路每一个瞬间都闪耀着不凡的光芒徐房集团大事记Year-end Review Year-end ReviewYear-end Review Year-end Review全体徐房人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奋力奔跑、永往直前让我们一同给2024的徐房做一个专访!
这里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解放前,中共上海区委、中共江苏省委等秘密机关曾先后设于此地。宝安路160弄项目是虹口区系统房修缮的首例探索,是在虹口区人大、区房管局、虹房集团、四川北路街道、邮政公司、山一居民区党总支等各方联动之下促成解决的民生问题。
一座老房子改造,牵动几代人的生活变迁。上海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李阿婆88岁,住在10楼,她在长长的飘窗上铺上席子,飘窗朝南光照充足,有时她坐在上面愣神。穿过大块采光玻璃,外面是绿水环绕的康健公园。秋阳洒下来,能照在小区庭院她47年前亲手种的一棵水杉上。
竞速 徐汇升级迭代争先一整年,徐汇都不缺重磅科技盛会: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首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些论坛的主题与徐汇近几年的产业亮点不谋而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科创金融、生命健康、低空经济……2023年,徐汇成为上海首个将元宇宙写进政府工作报
来源:解放日报在徐汇区康健路上,房龄高达70年的康健路341弄7—8号“红砖楼”通过“原拆原建”,克服重重问题挑战,改造为一栋11层现代住宅。年过七旬的居民郑莲仙感慨,终于住上了电梯房,不用再过“一下雨就得打伞烧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