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马占富报道 “这是我们剧团创作的《兄妹赛艺》,我饰演鲁班妹妹鲁姜,为讲好应县故事,做到文旅融合发展,更好地传承山西稀有剧种耍孩儿,我们为此创作出了这个耍孩儿新剧目。”5月5日,在国家4A级景区应县木塔景区,应县青年耍孩儿剧团团长白香兰告诉记者。
朔州非遗与民俗朔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人文荟萃,文脉绵长,先人在创造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代表性项目19项、市级项目名录233项;县级项目名录278项。
中秋国庆假日期间,朔州市各景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喜迎游客,全方位展示景区特色,让游客在饱览美景的同时,“沉浸式”体验朔州的历史文化。免费送戏进景区,游客看景又看戏。“来到应县,不仅让我看到了巧夺天工的应县木塔,还让我欣赏到了应县的地方戏——耍孩儿,特别开心,真是不虚此行。
本报驻山西实习记者 朱 萌曾几何时,戏曲丰盈着百姓的生活,从“宁愿跑得丢了鞋,也不误了晋剧里的嗨嗨嗨”这句老话,可以窥见山西人对戏曲的爱。作为“戏曲的摇篮”,山西现存戏曲剧种38个,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26个属于濒危戏曲剧种。
初夏时节,走进应县,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的生动画面。近年来,应县县委、县政府紧跟省委、市委“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战略部署,响亮提出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六个转变”战略决策,按下了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县篇章“快进键”,全县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云中神韵咳咳腔国家非遗传承人王斌祥、薛瑞红领衔主演耍孩儿又称 (咳咳腔) ,是流行于山西北部大同、怀仁、应县及内蒙一带的一个古老的稀有剧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的音乐欢快火爆,唱腔独具一格,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第六届山西文博会期间,山西大剧院作为分会场,将开展2场重点文艺演出活动。10月19日晚在山西大剧院开展《山西省稀有剧种精粹展演》,汇集耍孩儿、沁源秧歌、二人台、晋南眉户、临县道情、河东线腔、孝义碗碗腔等10个稀有剧种进行同台献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