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掖到敦煌,对应丝绸之路五州古称即是甘州到沙州。走过河西走廊,越发干燥的气候,对照了越发难行的道路。2015年别克“寰行中国”车队继续从张掖出发,回望千年前的向西开拓之路如何承载了文化输送和融合。(慢慢看,文末有福利哦!)西拓之难抵达嘉峪关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什么样的古物最珍贵?最好的鉴别手段其实很简单,看上面的字多不多。字越多,信息量越大,越有利于对历史的研究。而字最多的,莫过于经与书。藏经洞发现的唐代写经《妙法莲花经·卷六》此事从莫高窟的王道士开始曾经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卖了上万卷唐以前的经文、绢画、文书给洋人。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 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从公元 4 世纪到 14 世纪,中国古人花了一千多年开凿出南北长1680米的敦煌石窟群。
敦煌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点,西域来的商人,进了玉门关后第一个来到的城市就是敦煌,敦煌这个词用来形容繁华的丝绸之路一点也不为过。汉唐时期,敦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唐朝甚至在这里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就是四郡之一。
王圆箓,单独把名字敲出来,估计所有人都要愣一下——这厮是WHO呀?这是一个面目模糊,但是被定义清晰的“千古罪人”——他发现了敦煌石窟中藏着的佛经,各色文物大盗诸如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经他之手整车整车的运走了敦煌藏经,最终导致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海外”的尴尬境地。
如果有一本书能让你一边痛骂“王道士这个败家子居然用30英镑一捆的价格把敦煌四万件国宝卖给斯坦因”,一边惊叹“李冰在战国修的都江堰鱼嘴分水工程居然比金字塔多活2000年至今还在防洪”,顺便解密“山西票号用‘谨防假票冒取’六个字当密码对应1-12月操控清朝一半白银”,那一定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