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的一天,巴城罗女士突然发现家里价值4万多元的黄金戒指、黄金耳钉等首饰不见了。随后,罗女士发现,偷走金首饰的不是别人,而是她的朋友曾某。家中的首饰不见了巴州区公安分局东城派出所办案民警介绍,36 岁的曾某是巴州区人,住在巴城。
9月21日晚,2024“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南开大学举行。活动现场,一位80岁老人登台,讲述自己在社区做志愿者24年的经历。她叫兰长燕,但大家更习惯叫她“钥匙阿姨”。
“曹老弟,你好!我想把我家门钥匙给你一把……”前几天,曹润申的老街坊要搬家,直接把家门钥匙托付给他。71岁的曹润申是西城区府右街南社区罗贤胡同27号楼的楼门长,小区里有5户人家都把钥匙交给过他。大家为什么这么信任老曹?这还得从第一把钥匙说起。
“咚咚咚”“……莫婆婆,我又被关在门外头了。”听到敲门声,莫华英连忙起身,在储物柜的角落里翻了翻,拿出一把钥匙,开门给邻居送去。在青竹苑社区,居民都称莫华英、朱春海老夫妇“钥匙管家”。5年来,他们义务为周边的邻居保管家门钥匙,这让总是丢三落四的老人吃了定心丸。
前两天和闺蜜小枫约出来喝奶茶,她非常失落地说:“我这个嫁出去的女儿,就真的和水一样,被泼出去了。以后我回娘家,要事先打电话问父母在不在家,要敲门了……”一开始,果妈还以为是闺蜜和父母闹矛盾了,而后才知道,是因为弟媳的一句话,让她成了娘家的“外人”。
在新社区大院里重逢,焦淑花(左)和江素琴的手又握在一起。守望情深伴随着城市“两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搬进了封闭小区,但邻里之间的感情没有被淡忘。城阳“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一个遮阳棚、几张休闲凳,中午11时左右,北辰区丹凤里社区4号楼的居民们围坐在楼前小院,一场“小院茶话会”像往常一样如约进行,居民们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4号楼的78户居民习惯把这座小院称为“4号院”,30年来,居民们互相帮助,相处融洽,朴素的邻里情在这座小院里流淌着。钥匙给你我放心。昨天,记者来到居民口中的“4号院”。“住在4号楼的居民一共有78户,很多老住户从1991年就开始居住在这里。30年来,大家一起维护着小院。”
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官方微博6月11日发布通报:2024年6月9日13时许,郫都区红光街道中航城小区内发生一起持刀伤人致死案件。犯罪嫌疑人梁某某(女,35岁,本市人,同小区住户)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深入调查中。
现在社会渐渐有了一种新型啃老,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养儿防老的意识变了,许多儿女美其名曰:跟我们享福,其实这那是享福啊,完全是免费保姆的工作,没工资也就算了,可时间长了,稍微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这态度转变得让你莫名其妙,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过得非常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