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黑龙江秋风习习,位于该省东南部的哈尔滨尚志市内,种植户们正在棚室里给吊袋菌棒喷水,10多天后,菌棒上的小黑嫩芽将长成肉嘟嘟的秋木耳,然后被打包漂洋过海发往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美国等10多个国家。
央视网消息:黑龙江东宁气候温和湿润,境内森林覆盖率超八成。多年来,当地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发展黑木耳产业。眼下,当地5万多亩黑木耳陆续迎来采摘旺季,今年预计可生产木耳干品超4万吨。在黑龙江省东宁市境内的一处黑木耳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区内,一排排菌包整齐挂袋,黑木耳破袋而出,长势喜人。
来源:贵州日报 品质优良的木耳。务工群众在基地采摘木耳。5月15日,黔西市红林乡箐河村的基地里,一排排木耳菌棒摆放整齐,长势喜人,务工群众正忙着采摘木耳。该基地投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8万元建设,种植木耳16万棒。
内蒙古东胜站24小时降雪量一度达到了特大暴雪级别,积雪深度超过15厘米,虽说暴雪在内蒙古不是罕见的天气,但放在4月上旬,这样的暴雪还是显得相当不寻常的,今天特大暴雪已经打破了东胜4月积雪纪录,可以说这是当地4月观测史上最强降雪。
来源:人民日报 春和景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武德乡科甲村隘口屯黑木耳种植基地里,黄柏芬正指挥大家采木耳。 放眼望去,种植基地里菌棒整齐排列着,菌棒上均匀地长满黑木耳。村民们拿起菌棒,用手从上到下轻轻一捋,木耳就落到了桶里。
眼下,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维多宝有机黑木耳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忙着春木耳挂袋工作。该基地占地面积500亩,棚室可实现智能化操作,近年来主要生产有机木耳和富硒木耳,年产40余万斤干品木耳。与此同时,基地还吸收许多周边劳动力,有效助力农民增收。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学):悬羊砬子下,大棚林立。春风吹得塑料布“哗哗”作响,与棚内干活播放的音乐互为和声。徐敬才拖着瘦长的身影在这里进进出出,“为了让菌丝均匀生长,我们正在把菌袋都翻一遍。”12年前,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人多地少,几乎家家都有贷款,穷得出了名。
王宝军正在拾掇菌椴 石洪宇 摄中新网吉林6月13日电 (记者 石洪宇)近几日,51岁农民王宝军和130多名村民在菌棚里一起劳作,徒手摘下菌椴上密布的黑木耳。再经过几天的晾晒,这些“小食材”将踏上奔赴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旅途,最终进入食客的汤锅。
村民在采摘木耳。 龙佳倩 摄村民在采摘木耳。 龙佳倩 摄 村民在采摘木耳。 龙佳倩 摄 村民展示刚采摘的木耳。 龙佳倩 摄 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牙林村木耳丰收。 龙佳倩 摄 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牙林村木耳丰收,长势喜人。 龙佳倩 摄 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牙林村木耳丰收。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工人们趁着好天气,正抓紧时间采摘黑木耳。黑木耳一年可采收四至五茬,采收期通常从每年11月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今年,尤溪县共有黑木耳种植户2200多户,种植规模达6500万棒,预计鲜品产量可达9.5万吨。
12月3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八斗村,村民忙碌地采收黑木耳,抢鲜供应市场。近年来,三江县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冬闲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大力实施稻菜轮作、稻菌轮作等复合种植模式,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图为村民在采收木耳。
央广网衡阳3月29日消息(记者张志诚 通讯员王峥 边冬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近日,随着气温回升,在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新塘镇黑木耳示范种植基地,休眠了一个冬季的黑木耳快速抽芽生长,迎来采摘丰收期。走进基地,一垄垄木耳菌棒整齐排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