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东方的传统文化中,公主,自然是君王的女儿,不然就是宗室女子因为各种原因得到册封变成公主。茜茜公主出身巴伐利亚王国王室,她的母亲卢多维卡公主是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亲生女儿,她的父亲约瑟夫公爵出身巴伐利亚王室旁支,是个公爵,茜茜公主的奶奶也是当时一个小国的公主。
《茜茜公主》引入我国后很快和《佐罗》、《大篷车》、《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野麦岭》、《虎口脱险》、《苔丝》、《敦煌》、《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等优秀影片一同成为了80、90年代中国观众的集体回忆。
在与弗兰茨·约瑟夫结婚之前 ,伊丽莎白一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成长 。奥匈帝国是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政合国,奥地利帝国皇帝同时兼任匈牙利王国的国王,两个国家在立法、行政、司法、税收都拥有自主权,只有财政、外交、军事由中央统一领导。
茜茜公主“来”中国了。为庆祝中匈建交75周年,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携手匈牙利格德勒皇宫(又名茜茜公主宫殿)与匈牙利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奥匈帝国的明珠——茜茜公主与其时代的艺术”展览于日前开幕,将持续至明年2月16日。中国观众对茜茜公主的美好印象,一定是建立在电影《茜茜公主》的基础上。
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任凡近日,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该剧1992年首演于维也纳河畔剧院,迄今已经超过30年,可谓常演不衰。尤其是在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众多优秀英语音乐剧的“包夹”之下,更显得它与众不同。
在她嫁给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前,她经历了一个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早年生活和教育过程。茜茜公主,出生于1837年12月24日,原名伊丽莎白·阿梅莉·欧根妮·奥古斯塔·温泽尔,是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兰一世和巴伐利亚王后卢多维卡的第四个孩子,也是独女。
1839年,法国一位叫达盖尔的画家发明了一种“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这被做成了可携式木箱照相机,之后各种照相机开始相继问世,并且在欧洲流行。当然,那个时候想要拍一次照片,代价还是非常大的,普通老百姓在那个时候很难为自己潇洒一把做出抉择。
在奥地利、匈牙利这一带转悠,一路都有一个女人的身影萦绕在周围,那就是茜茜公主。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近现代关于欧洲皇室的关键词——哈伯斯堡家族以及王朝,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典故,但拜早年由罗密·施奈黛主演的《茜茜公主》三部曲的影响力,茜茜是几乎每个中国游客都耳熟能详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