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时年90岁的林风眠在台北答客问时曾说:“绘画是很个人的东西,个人里面创造出来就是流派,我主张还是个人发展,如印象派是个很大流派,他主要在发现光这一点,而所谓印象派画家所画出来的东西却不是千篇一律的,如凡高、高更等人都不同,因此它还是个人的,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阳光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整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国留学大事,与您一同回顾新中国出国留学事业的辉煌历程,向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礼,向75年来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留学人员致敬,向75年来奋战在出国留学工作战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中国人是怎样移民美国的?1834年,美国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但这不过是美国商人的包装,她的真实身份,是在广州被买来的年轻女子,来到美国后,被当成一个展品被人付费参观,花25美分,可以看她表演用筷子吃饭和泡茶,最让美国人惊奇的,还是她用“三寸金莲”表演走路。
19世纪70年代,洋务之风席卷华夏,清廷开启了“留美幼童”计划。家住现今上海江湾的农家子弟陈金揆被选拔成为第四批幼童赴美留学深造,时年12岁。在1872~1875年间,陈金揆和120位、平均年龄12岁的学生,从上海启程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东北部。
二者远隔万里重洋,由于地理知识以及航海技术、航海工具的局限,无论是以郑和为中心的亚洲海运时代,还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欧洲航海家开启的大航海时代,古代欧亚文明远洋交流的触角都极少涉及南太平洋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