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梁漱溟先生甚至断论:“儒家之学只是一个慎独。”,因此探讨慎独,有着独特的儒家思想史的认知意义。《大学》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源自西汉时期戴圣所编《礼记·大学》的一句名言:“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我今天推出一幅书法《君子慎独》,并配有下面一段释文: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养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
【原文】细思卉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问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
1月9日,抖音平台发布2023年网络暴力治理年度盘点显示,全年预警并处置不当言论相关事件5004起,共对85.8万个账户提醒理性发言,日均评论举报量下降51%,有220万用户参与反网暴倡议,并首次引入免费的第三方法律援助。
慎独是《礼记·中庸》中的思想,告诫人即使在自己独处、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做那些出格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品格高尚的人,否则就只能算是一个伪君子。那么,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做到慎独了呢?慎独是一种传统美德,一种浩然正气。曾国藩曾说“慎独则自安”。
古训有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短短八个字,其中蕴含深刻哲理与智慧,告诫人们无论在明处还是暗处,都应坚守正道,秉持诚实无欺、行为端正的良善和原则。人生既有鲜花盛开的坦途,也有充满诱惑的歧路。歧路往往看似捷径,实则布满陷阱。“执之失度,必入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