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0-09-13 16:32·星火诗集导读: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所以相信眼睛看到的;而当眼见为实有所偏差的时候,我们又遵从自己的内心;但不经意间,内心也往往有所偏差甚至会欺骗我们。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能轻易地用"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总是非常信任自己的双眼。但我们今天想告诉大家,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哟。看看下面这个神奇的正方体,看到它的第一眼,恐怕有几个问题已经浮现在你心中:到底哪条边离我们更近?我们看到的究竟是它的内部还是外部?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扎心规律和事实:人的感知能力是很有限的,95%的存在是人类看不见的,它们叫作“暗物质”、“暗能量”。人类感官能力极其有限,最多满足一般性的生活,但离认知完整的世界还相差甚远。什么是眼见为实?肉眼所见有形的存在,并不是事物的真相与本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错觉和幻象。
图片来自于网络去年以来,一股利用AI深度合成技术假冒名人进行带货的歪风邪气悄然兴起,令人瞠目结舌。最近,有人发现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宏在一直播间带货,且成功售出了1200多件蛋白棒产品。其实这不是真的,而是商家利用AI技术合成了张文宏的形象与声音。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虚拟世界里的“眼见为实”却不一定真。如今,“AI(人工智能)换脸”图片和视频成为热门现象,AI换脸、换声等技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还会成为敲诈勒索的工具。AI技术可定制性强、应用场景广泛,不法分子作案手法多样,导致AI犯罪不断衍生升级。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在AI时代,眼见也不一定是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诈骗,一张照片、一段视频,都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诈骗工具。前几天,云南省昆明市青年路上一家快递公司的员工报警称,一名女子准备邮寄价值30余万元金条,他们觉得其中有问题。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可有时候,肉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只需要一张照片,就能够进行实时AI换脸,从而冒充你身边最亲近的人,对你进行“诈骗”!而这种诈骗手段的成功率更是高达100%,可能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被骗了。
本报记者探访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开眼界了:没带手机?刷掌也能支付购物反诈需要注意被AI换脸,随机抽奖未必真的随机,一个安全机器人能顶60多个安全专家,手机没电我们可以刷掌结账……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
通过AI换脸和拟声技术,10分钟骗430万元;AI虚拟人在聊天中筛选出受害者,人工接力实施诈骗……近期,多起宣称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的案件引发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近日与公安部门核实确认,“AI诈骗全国爆发”的消息不实,目前此类诈骗发案占比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