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1日讯 (记者 杨俊康)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冬至时节,北京曹雪芹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于在北京西山举办。此次年会由北京曹雪芹学会联合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
冬至时节,北京曹雪芹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吸引百余位全国学者,大家前昨两日齐聚北京曹雪芹西山故里,探讨关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诸多话题。无论是对《红楼梦》的深度挖掘,还是对曹雪芹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历程的考察,这次年会都呈现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图景,将古老的经典与现代生活紧密连接。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姜孟欣人类社会生活面貌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对人的生活和人的心灵都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今天新的科技、经济、社会形态,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该如何更好回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继续滋养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2月21日,北京曹雪芹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景明园宾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西山,共赴学术盛宴,开幕式由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主持。12月21日上午,北京曹雪芹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两百多年前,曹雪芹在北京西山写作《红楼梦》,留下了木石前盟的传说。四十年前,曹雪芹纪念馆在正白旗曹雪芹故居正式建馆。从此,全世界的红迷拥有了一个跨越时空、访曹谈红的地理坐标。正值国庆假期,第十五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暨曹雪芹纪念馆建馆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国家植物园举办。
9月20日,“曹雪芹在京遗迹”暨第14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行。北京曹雪芹学会通过梳理曹雪芹自1728年回北京到1763年去世期间的生活轨迹,整理出与曹雪芹生活足迹相关且现在有迹可循的18处历史文化遗存。
28日,我们将迎来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日。时光流转。至今,对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争议、思考、探寻、纪念依然热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红楼梦》,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位曹雪芹。数日之后,便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斯人已殁,关于他的诸种传说、争论,则一直于世间流传。
6月19日,“曹雪芹家族、《红楼梦》与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扬州举行。 崔佳明 摄中新网扬州6月19日电 (记者 崔佳明)19日,“曹雪芹家族、《红楼梦》与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扬州举行,中国曹学、红学专家相聚瘦西湖畔,畅谈《红楼梦》与大运河的渊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为有清一代重要的文学流派和学术流派,桐城派对于清代文学、思想、文化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影响甚深,已然成为一门跨学科的显学。改革开放以来,桐城派研究在视角方法、成果显示度和人员梯队建设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是,在学术国际化的进程中,桐城派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近,在曹寅主理刊刻《全唐诗》的扬州,围绕曹雪芹家族、《红楼梦》与大运河文化展开一系列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曹雪芹家族、《红楼梦》与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曹寅全集》首发式,黄进德先生“红楼梦研究”学术研讨会,“曹雪芹家族与《红楼梦》”文化展,沈琳、陈林“红楼人物”书画作品展,冶春红学文化雅集等等。
红学中人皆知,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原作者并不是胡适的发明,是书中开首一连串化名中的一个,前人出于著述方便将最具作者可能的“曹雪芹”加以描述,从来没有一个人、一份史料明确记载说他认识的这位“曹雪芹”亲手创作了《红楼梦》一书,只是胡适自称用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考证”认定“曹雪芹”就是《红楼梦》作者,从此开创所谓新红学,以他当年最权威的洋博士、北大教授的身份吸引了一批跟风者。
读过《红楼梦》的人不少,但真正动手抄过全本的人并不多。1月18日,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展的“翰墨金陵”红楼梦书画艺术展上,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长达80万字的手抄稿《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正式亮相,吸引了众多读者的注意。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 崔姝音)5月8日,“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授牌仪式”在京举行,北京文物保护协会、北京设计学会、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曹雪芹学会等组织联合为7家单位颁发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