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走进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寨乐蓝莓基地,一排排蓝莓树苗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正忙着除草管护。2024年3月,寨乐蓝莓基地在民革四川省委的帮扶下建设完成,基地占地面积约100亩,以“莓”为媒,助力农民增收。图为6月19日,航拍贵州省纳雍县寨乐蓝莓基地。
这几天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 位于修文县景阳街道清溪村的天合蓝莓园于7月4日正式开园采摘,开园以来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7月16日,记者走进清溪村天合蓝莓园,大片蓝莓树铺满山坡,一颗颗蓝色、紫色的果子缀满枝头,就像一串串小葡萄,惹人喜爱。
近日,“向新黔行 区域协调发展”融媒行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据了解,今年该县蓝莓产量预计可达3.8万吨,产值8.5亿元,人均增收1.2万元。麻江县蓝莓种植基地。人民网 张瀚天摄带动3.6万人增收的“小浆果”,与远隔千里的江苏有着不解之缘。
5月30日早上,雨后初霁,麻江蓝莓三江示范基地大棚外种植的鲜花还挂着水珠,大棚内的蓝莓采摘已经开始了。“大棚种植不受自然环境影响,雨天也不影响采摘,争取中午就能打包好,下午就能把最新鲜的蓝莓送到客户手中。
邹元春蓝莓作为我国开发与引进的新兴发展水果,以其富含花青素与类黄酮等辅助食疗与营养物质,特殊功效已深入人心,消费大潮席卷全国。20多年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一棵蓝莓撬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开创了贵州蓝莓产业大省建设的新样板。
人民网麻江8月1日电 (记者董志雯)麻江的夏天是蓝莓味的,酸酸甜甜。时下,麻江蓝莓种植户、供销商、加工企业都在抓紧采摘收购和储存,进入火热的采收购销季。记者随着“向新黔行区域协调发展”融媒行,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实地探访小小蓝莓如何变成大产业。麻江蓝莓种植基地。
来源:天眼新闻 盛夏时节,走进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蓝莓基地,清香阵阵袭来,绿树掩映间,一颗颗晶莹透亮的“蓝宝石”缀满枝头,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筐,种植基地里一派喜获丰收的繁忙景象。“今年蓝莓产量高,果子又大又甜,深受市场青睐。目前,蓝莓全面进入采收期。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今年以来,伴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许多不为公众熟知的土特产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其实,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土特产背后,都隐藏着一条条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链。小县城蓝莓种植面积占全国7.5%年产值约8.5亿元贵州省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8.72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7.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杜巍5月,贵州丹寨县的3万多亩蓝莓陆续进入采摘期。丹寨县素有“云上丹寨”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蓝莓生产的黄金地带。全县蓝莓种植面积3.87万亩,产值约1.68亿元,覆盖48个村8500户3.5万人。刚刚过去的周末,蓝莓生产基地迎来一批特殊的浙江客人。
坚持绿色有机发展。麻江县全面推行绿色、有机的种植模式,制订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规范蓝莓栽培,减少和避免化学投入品使用。目前,全县蓝莓基地均按绿色、有机标准开展蓝莓生产,获得“两品一标”认证、粤港澳大湾区基地认证及出口水果果园备案等基地的面积达2.
7月8日,航拍黔西市雨朵镇扯泥社区的蓝莓采摘园。黔西市近年来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核心引领,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致力于打造一个全面的融合新格局。黔西市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地理优势以及交通便捷的得天独厚条件,大力发展和活化城乡土地资源。
仲夏时节,瓜果飘香。被誉为“水果皇后”的蓝莓悄然成熟了。近日,位于碧江区坝黄镇高坝田村蓝莓基地的蓝莓进入采摘期,迎来甜蜜丰收季。走进蓝莓基地,漫山遍野的蓝莓小树郁郁葱葱,一颗颗蓝莓果圆润饱满,色泽浓郁,簇拥成串,宛如小铃铛般挂满了枝头,空气中透着一股浓郁的香甜。
麻江蓝莓“出圈”201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麻江蓝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贵州省麻江县麻江蓝莓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1年麻江蓝莓品牌“麻小莓”跻身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百强榜单。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麻江蓝莓的深耕与布局1999年,麻江县从南京引进蓝莓试种,第一株蓝莓在麻江扎根。2015年,麻江全县蓝莓种植面积5万多亩。但是由于粗放管理导致产量低,加之内销为主的营销模式导致外销渠道不畅,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那时全县蓝莓产业正处于低潮期。蓝莓能否成为麻江县的优势产业?
黔东南麻江,地处贵州省中部,属北纬26度黄金水果产业带。麻江,意为水上之疆。1999年,麻江县与蓝莓的结缘。当年,麻江县率先引进蓝莓进行试种,经过研究,发现麻江县的气候、土壤及光照条件非常适合蓝莓的生长,产出的鲜果口感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