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摄影记者赵炎雄 高交会展馆内,来自武汉衷华脑机是全球首款65536通道微针,微针一次植入,神经信号就地处理技术,单根电极可以多次植入,厚度3.8mm无需贯穿颅骨等。这一产品被称为植入人脑“芯片”的脑机接口,整体性能国际领先。
上个月,歌手李玟去世的消息,让抑郁症话题再次引发大众关注。近年来,关于抑郁症的讨论越来越多,其模糊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漫长的治疗过程也使人心生畏惧。然而,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抑郁症可能得到治疗——近日,上海瑞金医院的“脑机接口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获得初步成果。
在大脑和胸腔内植入脑机接口,通过电流刺激,就能使抑郁症患者瞬间开心起来——这个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的场景,在国内已初步变成现实。据报道,今年4月,上海瑞金医院发布临床研究成果:运用脑机接口技术对神经进行调控,患者术后抑郁症状平均改善超过60%。
央视新闻 脑机接口是一种直接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技术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刘爽,是天津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也是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的一名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在被确诊为难治性抑郁症数年后,32岁的吴晓天悟出了一个道理,没有快乐就没有悲伤,反之亦然。2020年12月,瑞金医院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启动了这一项目,团队将16个电极触点植入患者大脑,电刺激与情绪相关的神经核团,试图以此改善抑郁症状。
主笔、视频制作:于梅君人脑与机器大脑进行“感应对话”的想象正照进现实。最近,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宣布完成首例人类大脑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手术。那么,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被写入“未来产业”的脑机接口潜力几何?距离“意念控制”还有多远?
颇具科幻色彩的“脑机接口”,最近有点“火”——在瑞士,它帮助下半身瘫痪的患者恢复了自主行走能力;在美国,它让因瘫痪无法清晰发声的人时隔18年再次“开口说话”;在中国,在人脑中植入脑机接口用于治疗抑郁症的案例引发广泛关注。美国加州大学脑机接口相关研究。
文章已获“一条”(ID:yitiaotv)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在人体内装进一个装置,只需要打开开关,就能影响人的情绪,这似乎是科幻片中的场景,但已经真实发生了。2020年底,上海瑞金医院成立“脑机接口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小组。
澎湃新闻记者 袁璐 编辑 黄霁洁“妖怪”并没有完全被打败。尽管它已经苟延残喘,但还会在吴晓天四周逡巡。他能听到它的低鸣,看到它的影子,但他已经有力量对抗它。白天,“妖怪”被驱逐出他的领地。他外出吃完午餐后,坐上一辆出租车。在副驾驶,他主动和司机搭话:“师傅你知道吗?我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