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报融媒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乔新强 3月12日,在鲁山县张店乡邢沟村一处山坡上的简易铁匠铺内,红彤彤的炉火正旺,叮叮哐哐的打铁声此起彼伏。“为了不让家族的传统打铁手艺在我这里失传,去年春节过后,我辞掉了在南方的工作,回来创办了这个铁匠铺。
正值夏日,地处红河源头的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天气格外闷热,而在永瑞村委会河底街传承百年的老字号铁匠铺里,单冬杰站在一个老旧的砖灶边,灶里的煤正熊熊燃烧着,火光将他的脸映得通红。单冬杰家的铁匠铺是5间临街的平房,其中两间专门用来打铁的房子的墙壁受经年累月的烟尘熏染,显得有些破旧。
手工打造刀具。 陈星宇 摄中新网泸州4月14日电 (邹立杨 陈星宇)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的铁匠铺,每当天还未亮时,“铿铿锵锵”的打铁声便已响起,彤红的炉火旁,左手握榔头、右手持钳子的铁匠艾秀明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向蜜、万美彤、冉济萌)俗话说,世上三事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是自人类进入铁器时代就开始存在的一种锻造工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打铁这门古老的手艺,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打铁铺更是难觅踪迹。
鼓风机呼呼作响,炉灶里烧得通红的铁料被火钳夹起放在铁砧上,铁锤开始有节奏地上下翻飞,“铿铿锵锵”的打铁声传出,火花四溅......在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英雄村严园中心路边的铁匠铺内,铁匠师傅严明华正在打制农具,他是如今英雄村为数不多的民间手工打铁技艺传承人。
来源:【宁夏日报】12月20日早晨,在灵武市北门附近的一个岔路口,吴天惠骑着自行车缓缓而来,把车停放在灵州吴氏铁匠铺前。再有十几天,吴天惠将迎来94岁生日。平时,他依旧喜欢来铁匠铺给56岁的儿子吴建云搭把手。铺子里,儿子早已点好火等候父亲。吴天惠拿起工具,开启一天的劳作。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钟俊夫“叮叮咣、叮叮咣……”12月23日上午,宁乡市坝塘镇油麻田刘伏湘的铁匠铺里,照常传出了打铁声。“张家要打把锄头,李家要打把菜刀,接了一大堆铁器活,争取在过年前都给他们打出来。”七旬铁匠刘伏湘边打着铁边告诉记者。
如犁、耙、锄、镐、镰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火钳等,此外还有如门环、泡钉、门插,建筑师傅用的砌刀、锤子等,那时候在县级工业部门,铁匠还是一个独立的工种,他们拿着工资干着铁匠的活,退休以后同样享受退休金。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太阳村,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一间堆满工具、墙体熏黑的小房间里传出——这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蓝铁匠,凭借娴熟的手工传统技艺,为附近村镇的乡亲们提供农具定制和修理服务。今年56岁的蓝炳忠是杭州临安区总工会“天目寻匠”项目的铁匠代表,从事打铁锻造近40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聂映荣 黄启晴 实习生 尹海婷)望城区雷锋街道坪山村,三伏天的日头,从东边的山口,一路爬到了工坊屋顶正上方。屋内不时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刀匠黄钊漪正在锻打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