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是什么级别享受什待遇?博士生导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精英力量,其级别与所享受的待遇往往与其学术成就、科研贡献及教学指导能力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博士生导师并非一个独立的行政级别,而是对其在学术领域内具备指导博士研究生能力的一种认可。
都说“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但是看到是到底注重的是哪些方面呢?因此建议大家在考虑老师的时候认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況去挑选哦,我认为 40 岁对于导师来说是一个分水 岭,原因其实跟他们的职位有很大关系。
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的学习、研究都会由导师进行引导和督促,研究生的发展,导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类的导师在研究领域中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研究的项目课题可能是国家级的,也会经常参加学术研讨会,资源非常丰富。
但评上了教授,并不意味着晋升之路就此结束。事实上,代表着高校教师最高职称的教授也有着“等级”之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过三级教授分级制,拥有高级别教授,代表着院校在相应学科的领先学术地位,也为院校增添了不少自豪感。
今天,《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外公布。《意见》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博士生学业管理,对于未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在博士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应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退出导师岗位等措施;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的文件规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只是指导、培养博士生的一种工作岗位。此后,教育管理部门也多次重申要淡化博导意识,强调博导并不是比教授高一级的学术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