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之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统筹谋划、多方施策,在安置区着力发展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将工作重心由“搬得出”转向“稳得住、能致富”,抓好产业培育、就业帮扶,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牧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群众既住上新
1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集中通报了全国“十三五”时期搬迁工作成效明显美丽搬迁安置区、奋进易地搬迁干部和励志易地搬迁群众等典型案例,林西县大营子乡老君沟村安置区入选美丽搬迁安置区,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产业园区集中安置区兰国利入选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老人们晒着太阳、唠着家常,孩子们在干净整洁的村路上跑来跑去、嬉戏玩闹,妇女们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喜笑颜开,青壮劳动力在项目园区勤勤恳恳、热情高涨……走进赤峰市林西县统部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一幅幅充满欢乐和温馨的画面折射着统部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
并以累计实现10468户19572名贫困人口脱贫,4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9%降至2020年的0.01%以下,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易地搬迁+”扶贫模式入选2019年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等喜人成果,交出了一份脱贫与发展的亮丽答卷。
近日,林西县召开全县学习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暨重点项目调度推进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安排部署全县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县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市第七次党代会党代表、规模以上企业和在建重点项目负责人等近500人参加学习。
内蒙古赤峰林西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早日摆脱贫困,近年来林西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帮助农民实现脱贫增收。赤峰林西县山沟里的十二吐乡小西沟村,土地贫瘠、发展落后,村民兰国利家虽然有20亩地,但一年的收入也不过2000元。2016年林西县开始筹划建立设施农业产业园区。
金秋九月,在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龙头山村移民搬迁新区,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新居旁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内,一朵朵菌菇长势正旺。新区2017年建成以来,共搬迁204户471人。新区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和光伏产业,人均增收2万元。
导 读近日,唐山路南区、古冶区发布多则征地补偿安置公告、征地启动公告,详情如下↓↓↓▼▼▼路南区人民政府征地启动公告稻地镇西大夫坨村征收范围:位于西大夫坨村址以南,唐柏路以东,唐津高速南匝道以北区域的土地征地面积:约2.
日前,中国唐山网站发布《玉田县人民政府征地启动公告》,涉及玉田县多个村庄。具体内容如下:征地概况的土地征地面积:约2.1805公顷开发用途: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征地面积:约1.2831公顷开发用途: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征地面积:约2.9849公顷开发用途: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征地面积: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喜报频传。一座座村庄美丽如画,一幢幢新居星罗棋布,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张张面孔笑意盈盈……大营子乡人民的小康,不再是梦。三年来,在“基础设施完善、富民产业强大、生态环境宜居”的总体思路指引下抢抓机遇,奋勇争先。
林西县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示范园总体规划图秋末冬初,走进林西镇河沿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村居美图,处处洋溢着干群携手创业的澎湃激情,田园阡陌间的丰收气息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甜菜、储青、杂粮等布满田间,这就是林西镇三产融合示范园的崭新图景。
“咱们村这座山气势磅礴,突兀逶迤,远远望去,像一条巨龙,据说,从前生活在这里的人听过龙叫,二月初二深夜还看过龙睁眼,龙的眼睛又大又亮,像是两束光柱,一下就能照到查干沐沦河东岸的凤凰山……”山脚下的暖屋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望着远处,讲述着“龙头山”的神话故事,小孙女趴在膝下听得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