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工的各种高铁、道路建设数量,是绝对的世界第一,而且远远超过其它国家之和。开通了2万多条隧道,建造了100万座桥梁,以及227座机场,全球前10的港口有7个在中国,世界最高大桥排行榜里,前10名有8个是中国建造,前100个有70多个都是中国建造。
2020年,是中国农民工群体数量的一个转折点。经历了十一年的连续增长,2019年中国农民工数量达到了峰值——29077万人,2020年这一数字为28560万人,同比减少517万人,甚至比2018年还少了276万人,仅与2017年基本持平。
(图片来源:东方IC)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没有工地愿意要我了。”在工地干了28年的王建东在2021年迎来了职业生涯转折点。即使正值招工热的4月,刚刚年满60岁的他在询问了多个熟悉的工友以及包工头后,得到的反馈都是工地现在不允许招收超龄农民工。
因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大军,或室内,或室外,或白昼,或夜晚,或顶着高温酷暑,或冒着冰冻严寒,或靠着一身力气,或靠着一门手艺,背井离乡,远离家庭,长年累月艰苦奋战在全国各地各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地上。
进入建筑工地时间一长,就发现了农民工群体中,也是恃强凌弱,不亚于动物世界里的弱肉强食。这人工组干的活就是码砖拉砖,拉水泥浆等体力活,根本不需要具备技术,头脑简单的人都能胜任,所以这一“工种”在农民工群体中地位最低,有些老板以恶语喝斥来对待。
农民工兄弟与妻儿老小告别后,就到大城市寻求一份可以干上几个月的工作,有的农民工兄弟比较幸运,之前干过活儿的工地上还需要人手,他们在老板电话催促下,踏上列车去熟悉的工地上继续干活,免除了周转奔波的辛苦,而有的农民工兄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由于找不到固定的工地打工,只能辗转于各大城市的用人市场和正在施工中的建筑用地,放低姿态寻找一份可以长时间干下去的工作。
2019年,一个希望“每天挣300块钱”的25岁河南小伙任海龙,一夜之间走红网络,收获130多万粉丝。视频中,任海龙加完班后坐在夜晚的街头,脸被铁屑粉尘染黑,笑对镜头说:“我今天赚了300块钱。要是每天都能挣300块就好了,我就带上姑父去旅旅游。”说话间,他露出一口白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