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药店门口,看见外面飘着几缕烟,我走上前看,发现张大爷低着头在抽烟。我问他,怎么又抽上烟了?但是,在提重物、爬楼梯等情况下,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增大,而心脏由于衰竭导致输出功率可能只有50%、60%,达不到100%的功率,于是身体器官和组织就会因为缺血、缺氧发生一系列的症状。
摘要:一种被忽视的疾病,死亡率堪比癌症!最近听到周围的伙伴说到家里老人查出心衰,家里人都寝食难安的,明明老人也才五十多岁,身体还很硬朗。其实心衰就像一辆开了十几年的车,当新车经历时间和使用的耗损后,车的零部件甚至功能都开始老化,心衰也一样,因此多发于有心血管疾病和高龄的人群。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在 75 岁以上的人群中达到 20% 左右。因此,一些作者甚至认为 心力衰竭 是一种老年综合症,导致更差的预后和较高的残障,并且经常与一些复杂的合并症相关,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这可能会进一步使疾病的进程复杂化。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李芳站在医院走廊里,双手紧握着那份诊断报告,眼神空洞。确诊心力衰竭"几个大字仿佛一把重锤,将她击倒在地。她的脑海中回荡着医生刚才说的话:李女士,根据您的检查结果,我们确诊您患有心力衰竭。
“医生,我的爷爷最近总是说心累,我看他呼吸急促,走一点路就上气不接下气,而且他说最近排尿也少了,这是什么原因?”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受损,也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在我国35岁以上的居民中,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
心衰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 5 年死亡率为 50%~60%,与常见恶性肿瘤的5 年死亡率相近。很多患者进展到晚期心衰阶段时不但要治疗心衰,还要治疗一些心衰合并症,患者和家属不仅要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还面临着很大的经济负担。
今天讲一个患者的故事,这是我的老师和我讲过的案例,老人家今年得有81岁了,慢性心衰30年,高血压史近50年,最近又做了(心脏再同步除颤器)植入手术,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开始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大概是30年前的某一天吧,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心衰。由于程度较轻,医生建议采用药物治疗。
昨天晚上,我做完手术,上来看了看朋友们的私信,其中有位患者家属的咨询令我感慨,她是患者的老伴,今年也已经64了,在她的描述中:“病人目前71岁,在家休养,自从一年前出院后,其活动能力越来越差,以前还能陪她下楼溜达溜达,现在基本只能在家里躺着,吃个饭都喘得不行,平时也没有什么精神头,儿女假期回来看都觉得不太乐观”,可她并不理解,要知道当时出院时,医生说心衰二级不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更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她可是按照医生的吩咐定时监督老伴吃药的,怎么现在感觉越来越不乐观了呢?
心衰的全称为心力衰竭,该病的发生通常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容易引起心肌损伤的疾病有关,老年人是心力衰竭的高发群体,在患病后能活多久需要根据病情的发展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式有关,通常不能明确作出判断。
他曾经在4年前确诊了冠心病,期间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早在去年就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胸闷症状,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的,家人朋友都以为是上了年纪导致的,他自己也深以为然,但今天给他做完心脏彩超后发现其心功能只有36%,我跟他说:“李老师,你可能患上了心力衰竭,下面还需要查下bnp值”,但他却没有任何反应,只是一直在追问我冠心病事宜,根本没有意识到心衰的严重性。
癌症是一个大家庭,其中不仅有号称喜癌的“甲状腺癌”,也有号称癌症之王的“胰腺癌”,但其中绝大多数“成员”的五年生存率超过50%,而心力衰竭则不同,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的终末阶段,一旦患者确诊心衰,也就说明心脏功能受到了损害,进入了恶性循环,五年生存率远远低于50%。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被认为是各种心脏疾患的最终阶段,死亡率与癌症相当,约20%的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约50%的患者确诊后5年内死亡,可以说心衰相当于心血管病中的肿瘤。一旦发生心衰,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比如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安全。
但如果是心脏出现了衰竭,而且已经到了晚期的程度,又能否换心呢?2021年12月25日上午至2021年12月26日上午,24小时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在北京和深圳两个院区,先后成功完成了4例心脏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