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导演在排练现场。北京晨报讯(记者 和璐璐)16年前,一部由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生死场》包揽了国家精品工程剧目奖等一系列大奖,这部作品不但奠定了导演田沁鑫今天的成就和地位,更在中国话剧当代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惯于长夜破晓时—国家话剧院话剧《生死场》观感文/浣溪绮怀 摄影:谢宇80年前的一个寒夜里,鲁迅先生在上海闸北的家中书房里读完了萧红女士于一年前写就的《生死场》,评价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发生在那片黑土地上、那些曾经活过的人们身上的故事,是整个民
《生死场》是民国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东北农村的生活面貌,萧红尤为细致地刻画了东北农村广大女性的生活日常,残酷而又真实。《生死场》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做金枝的姑娘,她梳着油亮亮的大辫子,青春正好。
拜读萧红的《生死场》,只觉得心情沉重。麻面婆“是一只母熊”“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在这里,人和动物之间的界限被刻意模糊掉,人不再是优雅充满智慧的生物,而是如同动物一般浑浑噩噩,无法掌控自己命运,也看不到未来。
点击标题下「大小舞台之间」可快速关注专访倪大红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Q:现在电视上热播《后海不是海》《北平无战事》同时电影院热映《战狼》,这些作品都有您精彩的身影,看网络留言,更是好评如潮。您多年来在影视作品中有如此多的成就,这次重归舞台有什么感想吗?
1934年底,萧红到上海避难,开始和她的文学偶像鲁迅通信,在鲁迅的鼓励下,她开始创作《生死场》。那时候的萧红,已经经历了生活的大起大落,将人间的极饿、至贫、放弃孩子、众叛亲离等人间悲苦都尝了一遍,但在文学创作上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