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再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西北的沙尘暴、西南的干旱、华北的极端暴雨、华南的台风,都带来了近年来少见的灾害;在全球范围内,加拿大的林火、美国和印度的旱涝交替、欧洲的高温、地中海飓风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等,也都造成令人震惊的后果。
伴随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各地极端天气灾害对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尤其各地极端降雨事件发生频率增大,威胁城市安全。借助外部能源供应的超大型城市,不仅人口密度大,更以特有的要素集聚度和经济体量,在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更具挑战性。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否影响自然环境?
5月以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近期又遭遇大范围持续高温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当前,华南降雨明显减弱我国主雨带北抬至贵州、江汉、江淮一带湖北、安徽、江苏等前期受旱地区旱涝急转风险较高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旱涝急转的相关知识什么是旱涝急转?
夏天到了,一年一度的高温天又开始困扰北半球。根据报道,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奥里萨邦至少有45人死于可能与炎热有关的疾病。截至目前,印度全国因炎热死亡人数上升至211人。 在菲律宾,至少有30个城市的热指数达到了42摄氏度甚至更高的危险水平,将近6700所学校停课。
最近一段时间,北方和南方的天气呈现了旱和涝的两个极端。本周一,水利部副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了八个字解读我国当前的旱涝形势,“南涝北旱,旱涝并发”。他还用了一个通俗的说法,北方正在遭遇“酷热烤”,而南方正在经历“暴力梅”。
新京报讯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7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文霞、研究员周天军等与英国气象局的研究人员合作,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人类活动导致过去百年来全球降水变率增强》的研究论文。
来源:【人民日报】近期,随着北半球进入夏季,全球极端天气进一步增多。5月底以来,印度北部地区和首都新德里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最高气温超过50摄氏度。德国南部多地遭遇暴雨和洪水,部分地区降雨量达到百年不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