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版《新生活》第6期,刊有李大钊所写《欢迎仲甫出狱》等5篇文章。工作人员整理藏品。实习记者 金瑶摄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昨天,4位来自河北省的红色藏家向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捐赠7件珍贵文物史料,再次丰富该馆红色家底。7件文物为红色历史研究增添了新佐证。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的生命虽然定格在三十八岁,但他的伟大人格、品格风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留下了宝贵的思想精神财富,涉及社会主义思想、建党思想、统一战线思想等。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记者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获悉,4月23日,纪念馆迎来了河北省收藏家协会文献委员会主任张清华、副主任董瑞国、顾问杜建国、会员刘兴武无偿捐赠的7件文物史料,并举行了捐赠仪式。
1927年4月6日清晨,东交民巷使馆区响起了一阵枪声,随后军警们押着三十余人走出了使馆区,其中就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及其家眷。二十二天后,饱受酷刑的李大钊从容地走上了反动军阀为他搭建的绞刑架,牺牲时他年仅三十八岁。
5月11日下午,微博上有百万粉丝的博主@看老照片 发布一篇短文:“大家好,我是本微博账户所有人的儿子。我母亲已于昨日夜间因病不治去世,本微博停止更新。生前经营这个微博是我母亲的重要精神支柱,希望发布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祝大家身体健康,保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27年4月28日,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在反动派的押送之下,站到了一具绞刑架前方。自从被捕以来,他就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
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曾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简短的一句话就点明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