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至今700多年。他出仕后,从元世祖到元英宗,共经历了五个皇帝,先后在济南、浙江任职,又在中央担任兵部侍郎、集贤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荣际五朝,名满四海”。
赵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经卷》纸本 24.3×153.3厘米,书写于公元1316年,今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1]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2]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1]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2]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别称为《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乃为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流传了几千年而不衰,是绝对的中华之瑰宝。而关于《道德经》的诞生,有一个玄异而又精彩的典故,需要大家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