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客户端新疆和田身处浩瀚沙漠,气象万千。无边沙海中留存着大量佛教遗址,这些遗址是佛教东传的重要见证,更留着和田历史演变的深深印记。尼雅遗址、热瓦克佛寺、达玛沟佛寺遗址等众多的历史、宗教文化遗址群,每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前来考古研究。
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吐送古丽·买托胡提说和田第一期视频来啦!本期吐送古丽局长带你走进尼雅遗址,让你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精绝国的繁荣与衰败。精绝国到底为何突然深埋沙海千年?点个关注,下期告诉你。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有一处闻名于世的汉晋时期绿洲城邦聚落遗址——尼雅遗址,因其发现之传奇、环境赋存之神秘、沙埋珍藏之绚丽、历史文化之丰富,一直是历史、考古、地理、文学、艺术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国之重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2023年春晚舞蹈《锦绣》从国之重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中汲取灵感,依托千年织锦的瑰丽,舞出中华文明的风采。这块1995年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五星锦”,工艺精湛,色彩鲜艳。
刘予儿早晨,红旗村从沙子中醒来,燃起了尼雅绿洲尽头的人烟。周边连绵的沙丘和沙碛,几乎吸收了村庄的所有声音。有时,凯撒尔甚至觉得,整个村子就藏在一粒沙子里。他总是不自觉地走进沙漠深处的尼雅遗址。守护它,就像守护自己的家。
新疆博物馆内,观众在观看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袁欢欢摄/光明图片1995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M8男尸上部右侧发现一件汉代织锦护臂,它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系带长21厘米,赫然织就“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篆体文字,还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围绕。
1988年,中国与日本合作开展“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考察”,从该遗址出土的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堪称“国宝中的国宝”。尼雅遗址的考古发掘背后有哪些两国的交流故事?
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1995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一件汉代织锦护臂,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篆体汉字,这是目前新疆出土最早的“中国”字样。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新疆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东西方文明互鉴通和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作为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报道团在国内段的最后一站,新疆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众人展示了延绵不绝的历史文脉和璀璨丰富的文化遗存。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教材,在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人教版)课本中,有一件新疆出土的文物走进了课文,它就是民丰北大沙漠一号墓出土的东汉锦袜,即“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袜。 这件文物出现在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中。
红网时刻新闻5月4日讯(通讯员 王平)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芒果TV自制的关于丝路文化、考古相关文化工作者的人物纪实纪录片《与丝路打交道的人》之《传承者》今日播出,每周三上午10点芒果TV独播。
1901年一个叫斯坦因的英国人开始了他的新疆考察之旅,他这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边发现了一些刻有奇怪文字的木简、精美的丝织品……斯坦因发现的这个遗址叫做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所在地。神秘诡谲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就是以它为蓝本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