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张伯妍 通讯员 张煜奇)记者近日获悉,新区企业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以下简称“油生”)顺利完成了南海西部油田某区块气井酸化解堵作业,措施后增产效果显著,增油、增气量超措施前3倍,彰显了油生技术团队过硬的技术实力。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张伯妍 通讯员 刘洋 郑家桢)记者近日获悉,新区企业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在渤海油田某油井应用分流酸化技术取得圆满成功,作业后70天内单井累增油超2400方,增液稳油效果显著,日增油最高达50方/天,成功破解高含水油井解堵增油难题。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张伯妍 通讯员 张娅 代亭阁 杨军伟)日前,新区企业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首次完成海上油田五分支MRC井酸化作业,目标井段长度创酸化作业新纪录,作业后油井产能提高2倍,实现老井“高调”复产。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张伯妍 通讯员 张娅 刘灿星 代亭阁)日前,由新区企业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实施酸化解堵作业的西江23-1油田某低效井,复产后生产动态喜人,供液能力显著提升,产能提高6倍。
采访对象供图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何宝新 贾旺杰 范韵楚 记者 叶薇)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量身打造的全球最大、中国首艘海上油田压裂工程船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基本设计审查。
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量身打造的全球最大、中国首艘海上油田压裂工程船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基本设计审查。
在广袤的南海深处,有一个孤岛般的“海上工地”——勘探四号。130余名工人在此辛勤劳作,于海浪和钢铁之间谋生活。他们的故事,如同深邃无垠的大海,神秘而充满波澜……海风呼啸,裹挟着咸湿的水汽,将风筒吹得猎猎作响。
央视《面对面》记者王宁专访了鲲龙AG600海上首飞机组机长赵生。鲲龙AG600具有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的能力,是填补我国大型应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满足国家应急救援和自然灾害防治需要的重大航空装备。
凌晨5点,踏上航母甲板,将夜晚的气息抛却脑后,吸入清晨海面上清新的空气,曲己康顿时觉得自己精神起来了。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连续飞行训练的一天又开始了。海上夜雨,昨天训练后,机务中队中队长曲己康带着战友们给舰载机盖上蒙布。清晨,他们又把蒙布依次解开,按程序检查舰载机外表。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傍晚五点有余,结束了巡检的赵鸿健回到宿舍,抖落掉身上的寒气,在不远处食堂传来的笑闹声中,他拿起了手机。1989年8月,22岁的赵鸿健来到渤海湾里的埕北油田工作,如今已经是第35个年头了。今年是他在海上过的第十九个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