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甘兴华 通讯员 吕佳齐报道)“这几天这3块试验田里的玉米长势,肉眼可见有着很大区别,这些数据一定得留存好……”7月29日,在位于巩留县巩留镇塔什干沙孜村的伊犁昊昇木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碱地改良试验田里,彭家梅带着工作人员正在试验田地里记录着玉米生长情况。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3日讯 有了鲁单510,盐碱地高产也能行!去年,由山东省农科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鲁单510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今年,鲁单510通过了黄淮海区各省的引种备案并进行推广应用。这个品种在很多不同生产水平的地块都实现了高产突破,助力农民朋友增收增产。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近日走进南皮县渤海粮仓试验田,只见绿油油的玉米长势喜人。谁曾想到,这里曾是坚硬无比、盐碱严重的荒滩地。河北新闻联播报道,当下正值秋粮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我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
记者 都亚男 李海涛 张雨鑫 见习记者 王奕雯白茫茫的盐碱地上能种出甜糯玉米来,而且产量还不低?今年8月,鲁甜糯191正式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山东首个耐盐碱彩甜糯玉米品种正式诞生。不为人知的是,这个品种的诞生背后隐藏着两个“意外之喜”。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前七村,拥有一片平均含盐量为0.47%的中度盐碱地,平时生长着许多耐盐碱的杂草。今年在这里试验种植的青贮专用玉米新品系“峰单18”喜获丰收,10月7日实测结果显示:生物产量(即包括茎秆、叶子、果穗在内的整株玉米的总重量)突破亩产3000公斤。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谢慧变报道)9月20日,新疆农业科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疆综合试验站和自治区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盐碱地核心示范区春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
来源:农民日报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市农牧局等单位组织专家组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铁帽村,对当地2736亩改良盐碱地种植青贮玉米的示范项目进行了实地测产验收。测产结果表明:改良组盐碱地青贮玉米产量达到3.94吨/亩,对照组青贮玉米产量1.65吨/亩,增产达到138%。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3日讯当前,滨州市1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陆续迎来收获期,在无棣县碣石山镇5000亩盐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采用4:4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种植的玉米率先迎来了收获,联合收割机正在“大豆带”间来回穿梭,将成熟的秋粮完成收获。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首次发现农作物耐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
秋播秋种进行时,高产的旱碱麦也开始新一轮“蓄力”。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了咱们省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事,盐碱地上种出高产粮,少不了“治土”的功劳。河北“治土”的“药方”之一,就是咸水结冰灌溉技术。过去改良盐碱地用淡水泡田,随着水排走盐分,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压盐沥碱”。
黄河下游退海之地,东营市河口区农业重镇义和镇的农民,对脚下的盐碱地爱恨交织。昔日的盐碱地“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怎样向这些盐碱地要粮、要丰收,把这里打造成“新粮仓”,是义和人深埋心底的信念。渤海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杨传杰介绍耐盐碱大豆品种圣豆5号。
盛夏时节,利津县明集乡东堤二村农田里,嫩绿的玉米苗随风摇曳,田野间升腾起淡淡的泥土芬芳,大地一派生机勃勃。令人意外的是,眼前曾是一片连野草都不长的盐碱地。“明集片区已完成盐碱地改造400多亩,过去这些地块盐碱化程度很高,达到了1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达到了17‰。
近日,记者跟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科技增粮服务团来到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四方山农场有限公司,经来自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实地测产,盐碱地玉米“沃壤良肥”双优高产技术、盐碱地水稻抗逆除障可持续稳产技术的示范地块较常规种植模式均实现了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