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更生,1964年生,邢台市南宫人。家具手工木工高级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一级工艺大师,国家非遗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龙顺成公司副经理、工艺总监,刘更生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吴小敏8月19日,由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总工会共同主办,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临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临海市总工会、临海市汇溪镇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古迹遗址专委会、台州学院大树文物与历史建筑学院执行承办的2024江省文物修复(木瓦作
来源:【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淑娟 见习记者 王慧杰 东营报道俗话说:“十匠九难缠,木匠鬼不缠。”“七十二行,巧数木匠。”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由于木匠技艺比较复杂,所以在民间一直被称为五大匠(木匠、泥水匠、铁匠、石匠、苫匠)之首。
台湾细木作大师阎瑞麟的日常感觉,关于木、关于木工、关于生活。“觉得能够避除外界无端袭扰生事,让自己安安静静的待着,从手里慢慢生出一条条小鱼,是件很好的事。久了,自然形成能和木相融并坐的关系,也是一种平和语言。”“年后,决定当园长,把心中想像的小动物们请出来。
二十世纪末,陈志国和那个年代每一个充满斗志的小镇青年一样,选择了南下谋求更好的出路,回忆起在广东做工的时光,他说道:“最开始才十几岁,学东西又杂又多,自己也不怕吃苦,什么都想学一手,后来年纪更大些了,懂得了静下心来钻研,把一门手艺做精做好才是最难得的。
易雪 房体朔 济宁报道 通讯员 韩歌 王岩凭借榫卯拼接缝口技术力压群芳,斩获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木作一等奖;创新摸索“偷梁换柱”与“打牮拨正”等文物修缮保护技术……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将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予以公示,在曲阜三孔古建从事古建筑木作营造与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8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一个木匠,如何创办一座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让传统木作“活”起来》的报道。这个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位于北京通州台湖镇东下营村的文旺阁木作博物馆迎来了大批游客。
木器之美,便是手作人与木头的惺惺相惜,他们在一起,哪怕静默如金,也仿佛隐含着千言万语。会选择与木头相伴一生的人,一定有其特殊的脾性。他们会花一周或更长的时间,细细雕刻出一件称手的器具,却浑然不觉,这是一件多么质朴又浪漫的事。
4年时间,美国木匠和中国木匠分别雕一块木头,看到成品后才懂什么叫完败!要说到雕刻艺术,相信这项工艺,中国人是绝对有话语权的。毕竟老祖宗留下来的技术,可不是随便谁都能超过的。所以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同样都是花费了4年的时间,一位美国木匠和中国木匠分别雕一块木头。
16岁开始学习木工几十年来,做过的家具、房梁自己都数不过来说到他的木工活,乡亲们就竖大拇指:“绝了!”50多岁,设计并制作出了难度超高的可骑行木头自行车后又花8年时间纯手工造了辆可以开,并且时速高达90km/h的木头敞篷跑车…
“传统的榫卯建筑牢固结实,有年代感和文化品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8月6日,在大田县城玉山路边的一座仿古民居办公楼装修现场,木匠陈财规和陈高增父子把门头建成老式的歇山顶,引来过往市民驻足,雇主小肖连连称赞。
你知道现在年轻人周末都流行耍什么吗?做手工!不管是绘画、插花还是做木工。现在提起木工,在绝大多是人眼中都是非常文艺的事情,木工师傅也丝毫没有以前木匠那种又脏又累,整天蓬头垢面的感觉。吕小不是一名新时期的木工,他伙同其他三位手工艺老师创办了一个专注于手工的工作室。
一个木匠,如何创办一座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让传统木作“活”起来这个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位于北京通州台湖镇东下营村的文旺阁木作博物馆迎来了大批游客。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很好玩”:踮起脚就能触摸到一件件展品上的木纹,深吸一口气就能闻到扑鼻而来的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