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一颗帝王的野心,而效力于刘备的诸葛亮有的则是一个谋臣的志向。他愿意辅佐帝王成就霸业,霸业却时不我待。卧龙岗出来的卧龙先生,忠心为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史旅程即将开始时光机三国时期历史向导诸葛亮、司马懿时间简史三国鼎立时期。
诸葛亮隐居地“南阳”与“隆中”之辨析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句广为人知,这一表述也成为诸葛亮隐士形象的经典象征。然而,诸葛亮隐居地究竟是在今天的河南南阳市,还是湖北襄阳“隆中”,在历史和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
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深入不毛之地,“七擒孟获”,平息了南方的叛乱,稳定了国内的形势。建兴四年(226年)五月,四十岁魏文帝曹丕因病英年去世,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匆忙继位,魏国局势处在动荡不安中。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主题探究:本文是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行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明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演讲:王玟玉(南山路小学一年级五班)三顾茅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多含褒义。
文 | 静子“三顾茅庐”之争尘埃未落,硝烟又起。近日,河南南阳市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任永亮作题为“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的推介。随后,湖北媒体“长江云”推出文章《三顾茅庐,你选襄阳还是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