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妄将闽南语变“台湾台语” 民进党“正名”闹剧屡战屡败近日,台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为配合绿营民代提议,拟将一场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名称中的“闽南语”更改为“台湾台语”,被舆论指民进党当局所谓“正名”闹剧再度上演。
台当局教育部门近日宣告在书面语中将把“闽南话”改称为“台湾台语”,引发岛内舆论痛批。台湾嘉义大学应用历史系教授吴昆财受访时表示,这是加速落实赖清德“文化台独”的具体做法,居心叵测,但也注定徒劳无功。他还嘲讽道,赖清德当局敢不敢禁止台湾人拜妈祖与关公,以表达“台独”决心?!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作者 叶秋云出生于台湾高雄,祖籍地在闽南地区,李姿莹从小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对闽南文化十分热爱。“很多人说闽南文化的精神是‘爱拼才会赢’,可是我在这里看到的是蕴含了更多的包容性和团结性。
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近日预告拟将“闽南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更名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引发岛内舆论挞伐。有评论指出,这样的“正名”太可笑,背后的政治用意昭然若揭。民进党当局拟把闽南语改称“台湾台语”的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
最近,两则和闽南语相关的新闻引发岛内舆论关注和警觉。先是台教育部门发布公告称,拟将“闽南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更名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紧接着赖清德在民进党“全代会”上打破此前历任党主席使用普通话的惯例,全程以闽南语致辞,讲话中强调要建立“台湾主体性的国家认同”。
台当局教育部门拟将在台湾地区行之有年的“闽南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更名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对此,国民党民代洪孟楷直言,民进党滥用意识形态,却只敢在名称上动手脚,这种自嗨式的“阿Q胜利法”,只是在同温层上取暖而已。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杨程晨)为配合所谓“语言整体发展方案”,台湾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近日公告称,将闽南语、客家话的能力认证考试更名为“台湾台语”“台湾客语”能力认证考试。此举受到岛内舆论挞伐,有学者22日对中新社记者说,执政当局是“为改而改”,是意识形态的滥用。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民进党“立委”日前声称,应把“闽南语正名为台语”。台“教育部”随后发公告称,拟将行之有年的“闽南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更名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岛内舆论痛批,民进党当局此举旨在加速“文化台独”,纯属瞎折腾,反智又可笑!
这是《湾区望海峡》的第211期台湾教育部门7月18日宣称,将“闽南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规费收费标准”修正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规费收费标准”。退出民进党的前民代郭正亮24日在网络政论节目《大新闻大八卦》上指出:“这就是胡来!”郭正亮表示,怎么能说闽南语是“台语”?
华夏经纬网7月25日讯:据中通社报道: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近日公告,将把“闽南话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改名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消息一出,引发舆论抨击。台当局教育部门称,此举是因应台行政机构的“语言整体发展方案书面用语规范”,并配合民进党民意代表的建议。
图为幼儿园闽南语闯关活动。(图片取自台媒)将闽南语改为所谓“台湾台语”,不过是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又一荒诞闹剧,注定沦为笑柄。据报道,民进党民代陈培瑜日前宣称,有85%以上台湾民众赞成将闽南语更名为所谓“台语”。
海峡导报“台独立委”陈柏惟日前在“立法院”坚持以闽南语质询,并和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发生口角,引发各界讨论。提到台湾的语言,大家一般会举出几种,像是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以及阿美语、泰雅语等少数民族语言。
来源:参考消息网据参考消息网7月26日报道 台湾中时新闻网23日刊登文章,题为《闽南语被“去中国化”的真相》,作者为黄智贤。文章称,民进党刚刚结束的全代会有党内斗争意味。但真正重要的是,赖清德在这个重要的场子,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