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上海。上海长江入海口的国际大都市,100多年前留下的西式建筑和欧陆情调背后,城市的脊梁和肢体飞速延伸,血脉奔张。上海人对时尚的追求在今天呈现出更丰富的形式,速度刺激了上海人的灵感,现在这仍是他们遵从的法则。20年速度带来一座城市沧海桑田的诗意。
【编者按】喜欢上海的人,总能在这里找到最为特别的取景框,就像找到独属自己的那份生活气息。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澎湃新闻联合IP SHANGHAI(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及小红书,共同发起“这里很上海”互动征集。
市委书记陈吉宁今天下午在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调研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守人民情怀,坚持守正创新,坚定融合发展,立足各自定位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巩固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原标题:上海: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一组数据,展现着上海发展的卓越成就——2023年,上海GDP总量4.72万亿元,继续排在世界城市的前列;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再创新高,达3300多万亿元;上海口岸贸易额10.
在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从精神文明的层面看,上海对全球愈加开放与包容,也赢得了世界的青睐。近日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江山大势——1949年国共和平谈判》一书的党史专家罗平汉曾述及,1947年2 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一面强调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即将到来,一面又提出革命胜利的时间,还要准备相当长,五年到十五年。
如何从国际大都市的发生发展理解“卓越”和“具有世界影响力”,是值得探讨的理论性和政策性课题。本文基于国际大都市的双元竞争力(全球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可持续性竞争力)概念模型,提出上海未来发展需要超越传统的全球城市概念,致力于建设引领型的国际大都市。
2024年,上海市政协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的总体思路,谋划和开展协商议政活动,着力提高履职建言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上海以新的作为创造新的业绩、交出新的答卷。
新任上海作协主席孙甘露与上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在会场相遇,二人交流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千里江山图》筹备进度。朵云轩集团党委书记、作家陈佳勇以上海电影家协会的代表身份与会,他说,跨界交流更能撞出火花。
图说:上海城市发展创新论坛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1月16日,2024年上海城市发展创新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上海国际超大城市的现代化、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韧性城市建设等主题进行分享交流。
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2024年5月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现就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出如下实施
1949年5月27日凌晨,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解放上海的枪声终于平息。早起的上海市民小心翼翼推开院门,却被眼前的场景狠狠震惊。成千上万的解放军士兵和衣睡在马路边上,他们一个挨着一个卧躺着,脸上满是风霜疲惫,身下的石板路上甚至还流淌着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