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少市民目睹了杏林湾上空,数百只黑鸟呈“人”字形或“一”字形组团翱翔的场景,它们是厦门的“老朋友”鸬鹚,每年秋风起时,都会从北方来厦过冬,大多暂居园博苑生态岛。除了鸬鹚外,还有苍鹭、大白鹭、骨顶鸡、斑嘴鸭等一批“候鸟先锋”也已先后在园博苑办理冬季“入住手续”。
眺望鸬鹚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鸟类,又名水老鸦、鱼鹰、乌鬼、黑鱼郎等。普通鸬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俄罗斯、非洲西北部及南部、中东、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观察展翅潜水-游泳在中国繁殖于各地的适宜环境,大群聚集青海湖。 栖息于面积较大且开阔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
扬子晚报网2月28日讯(记者 张凌发 通讯员 王维)近日,监测人员发现句容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里部分普通鸬鹚外观变化很大,头部、颈部及体侧都长出了白毛,看起来像是“两鬓斑白”,与冬季通体黝黑的体貌明显不同。专家称,普通鸬鹚头部和体侧的“白毛”是“繁殖羽”。
3月13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九段沙管理事务中心近日开展保护区2025年度第二次鸟类调查,新增鹊鹞和暗绿背鸬鹚2种珍稀鸟类记录,为研究长江口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实证。江亚南沙的鹊鹞。周陶冶 摄鹊鹞参考图。
交汇点讯 近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权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杂志(2024年第1期)发表论文,宣布在南通发现江苏鸟类新记录——海鸬鹚。2023年12月,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生态观测团队在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观察并拍摄到1只游禽。
泉州网4月26日讯(融媒体记者张晓玲 通讯员崔艳琪)昨日,记者从泉州市观鸟学会获悉,近期泉州记录到了第387种鸟类:绿背鸬鹚。绿背鸬鹚 (吴福星 摄)当日,研究监测团队在晋江区域、围头湾、小嶝岛等处调查鸟类和中华白海豚时,发现在小白屿旁边的礁石上站着一只鸬鹚。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维 记者 曹德伟)12月24日傍晚,句容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逾五千只普通鸬鹚在大湖面集结,数量创历史新高。在夕阳的余晖中,它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围绕着一处圆形半岛或翱翔,或捕食,或嬉戏,如一曲律动的生命乐章,场景蔚为壮观。
近日,暗绿背鸬鹚再次现身上海。当天,上海市林业总站技术人员在进行崇明西沙明珠湖鸟类监测时,发现并辩认出了这只正与9只普通鸬鹚共同停歇在近岸区域的暗绿背鸬鹚。暗绿背鸬鹚属鲣鸟目鸬鹚科,海洋性鸟类,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