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道德经》第五章中的内容,原文是“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较为正统的对”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解释是: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其实这只是语文层面的解释,远非老子本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蕴含着极其深遂的宇宙智慧。多言,不是多说话的意思。从文字层面,多言肯定是话多的意思。但结合全文,这个”言“字有更丰富的含义,除了语言的含义外,还包括思维,思想,欲望和行为。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任何事情作过头了就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样该事做了也就如同没有做了一样,所以古人才有过犹不及的说法。在哲学上我们也学过,一个事物量变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生质变。所以想稳住事物就得控制量变。中国人的老祖宗们在西方国家还不懂此道时就明白这理了,所以才有推行“中庸”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