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华凌近日,“2023航空宇航智能制造大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 本届大会主席、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致辞指出:“传统的高端制造工程,一旦插上数字技术的双翼就会腾飞,展现出理想的智能制造范式。
12月7日至8日,由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北航机械学院、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上飞公司-北航宁波院卓越创新中心、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24航空宇航智能制造大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奇茹“2023航空宇航智能制造大会”近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会议以“智”造新动能为主题,汇集航空、航天领域院士专家、头部企业总师、顶级工程师等,共同探讨新时代下中国航空宇航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新范式。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伟 记者 于露/文 顾炜/摄)日前,第二届航空航天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在南京六合举行。大会上,4个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揭牌,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创新平台、4个校企联合实验室等签约落地。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5月12日,绵阳市空天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绵阳市涪城区5G和卫星应用科技园举行。来自航天领域的“头部”企业陕西天回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未来宇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牵手绵阳、落户涪城。
高雅洁 青岛报道 通讯员 郭威日前,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发布了2024年宇航领域10项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其中包括由青岛科技大学深空探测研究团队参与报送的“小天体探测与开发的智能柔性附着技术”,这将对人类开展空间科学探索与地外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是当之无愧的新知生产力代表,无论是航天技术发展中蕴含的科研精神,还是筑梦苍穹的不懈勇气,始终激励着国人对未知宇宙的探索。“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太空安家,中国航天60多年步履不停地逐梦星辰大海。
11月6日,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在河北雄安新区揭牌成立。联盟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面向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发展需求,引导产学研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集聚,搭建开放的创新平台,促进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新华社石家庄4月26日电(记者刘桃熊)空天产业是典型的未来产业。“未来之城”雄安新区瞄准空天产业,谋划布局以卫星互联网、时空信息服务(北斗)、空天飞行器三大赛道为引擎,依托中国星网集团等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企业落户,加快形成空天产业创新生态。
赛德雷特拥有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湖南首条脉动式微小卫星智能制造产线具备每年超150颗50千克至500千克级别小卫星批量化研制能力这家2022年入驻湖南北斗产业园的企业在北斗产业链的“滋养”下发展迅速去年签约量同比增加20%赛德雷特与株洲的双向选择2021年12月湖南北斗产业园落户
封面新闻获悉,近一段时间,成都一批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招引项目开工,迎来建设新进展。包括微纳星空、星际荣耀、航空国创中心等多个涉及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项目落地成都。涉及高新区、青羊区、青白江、双流区等区(市)县。据天虎科技梳理,近一段时间成都发生多起重点项目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燕 上海报道近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宇航”)递表港交所主板。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专注于低轨卫星(尤其是AI卫星)的设计及研制,是中国最早开发、制造、发射AI应用卫星及AI智算卫星的商业航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