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般的疾病,该看病就看病,该吃药就吃药,但是家里有个精神疾病患者,却是一个大麻烦。现在她的娘家只有她的父母双亲和弟弟,父亲患有高血压,还有一点老年痴呆,而弟弟则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整天在家里闹事,经常打骂母亲,朋友对此也十分苦恼。
这不是因为家中缺少了什么,而是因为家里有一位精神病患者。问题是患者没有意思自己平时一下行为,因为他们犯病的时候思维没有逻辑,情感方面冷淡,你要想一个问题,万一我是说,万一那一天急性期发病,没有意思拿刀将人砍伤,监护人就是父母年龄大不在人生,患者监护人有可能就是他的哥嫂。
家里有一个患精神疾病的孩子是这个家庭中最大的不幸,父母正承受着人生最大的痛苦,而又束手无策。与其说是治愈孩子,不如说是治愈父母,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方式转变了,家里的整个磁场就发生了变化,孩子一定能收到这样的信息,也一定会慢慢的发生变化。
精神分裂症大多呈慢性病程,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家庭成员的精神消耗,很多家庭既要照顾患者还得苦钱养家,面对这样一个两难选择的矛盾,很难有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案。只能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家的选择。
精神病患者这个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做为患者的家人来说一切生活是有苦难言。根据共研产业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2023年全国精神分裂症患病人数预计将达到860.4万例,这一数字预计在2030年将上升至918.2万例,复合年增长率为1.3%。
澎湃新闻记者 葛明宁 实习生 李夏妍 陈飞旭 吴亦阳 唐朝编辑 彭玮沈壮图出院回家,闷在屋里,昏天黑地地上网。这一家人,只有同住的外婆——八十几岁的钱月珍和他说几句话。但她也怕他。他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基本只给外婆看。他30岁,十年前确诊患有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
以我的视角,用我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带你走进精神科,了解隔绝“世界”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注:文中事件真实,人物名称为化名。所有图片均为自拍,只是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带你走进精神科,今天带你走进一个重症精神病人家庭。
近段时间经常听到有家属诉苦,自从家里某某得了精神病,家不成家,没有一天安乐日子,自己都快疯了…精神病,它是一种不被一般人认可的疾病,尤其是首次发作的,就算有专业的医生,专业的检查,病人或者是家属,往往也是不认同的,就是觉得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变成这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