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百合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已经生存了5亿年,在2亿3千万年前,海洋里到处都生长着海百合,由于海百合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如今,人们只能在深海里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这些珍贵的海百合化石在地下沉睡了两、三亿年,如今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国画大师笔下绽放的百合花。
大约1.45亿年前的双头龙化石,没想到恐龙还有双头的,应该是基因变异了吧。15.冰河时代的洞穴熊,身高 11 英尺,重达 2,200 磅的冰河时代洞穴熊,或称 Ursus spelaeus,一定让早期人类心中充满了恐惧。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经历了二叠纪时期96%以上的生物灭绝后,三叠纪海生爬行类是“时代亲历者”。根据历史学者范同寿所著《贵州历史笔记》中的描述,若干亿年前的这片海洋,由于地壳运动,逐渐隆起成为高原。再经过无尽的岁月风化与水流溶蚀,才慢慢地被镌刻成今天山峰林立、沟壑纵横的山地。
体验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台观看日出、亲手制作恐龙化石、在专家的指导下挖掘化石、了解各个时代的地质结构……7月31日至8月2日,山西晚报化石探索之旅首发团在山西开启了3天的旅程。团员全部来自北京,他们不仅在博物馆参观学习,还到野外实地探索考察。
小宝贝大宝贝们,今天我们要教你如何制造化石。化石的形成,就是大自然把生命体逐渐变成石头,或是把它们的踪迹雕刻在石头上的过程。你可能和爸爸妈妈在博物馆里见过恐龙、恐龙蛋,或是古代的三叶虫的化石。那么,开动你的小脑筋,想想究竟化石有哪些种类呢?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孙彦钦)12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布“元古大模型”,不仅可以智能鉴定岩石、化石等,还可复原包括古鱼类化石在内的古生物化石。“元古大模型”能够实现岩石、化石的智能鉴定,化石图像的智能解析,古生物化石的复原,地质文献数据抽取等。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展览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进行。此前,“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馆线上展”及各省市地区展先后上线。作为此次大会唯一的线下展,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