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濮阳日报】本报讯(记者 李世秀 通讯员 张鹏) 6月25日,在台前县马楼镇前秦村百亩农田大方里,3台卷盘式喷灌机不停歇地工作,为已播种的玉米种子旋转喷洒。“设置好辐射直径就能自动喷灌,不用一直守在地里,15个小时左右就能灌溉20亩地。
科技是节水灌溉的强大引擎,推动农业实现高效用水与绿色发展双赢局面。幕春时节,在古浪工业集中区的达华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质检部的金春萍正在专心致志进行实验。自2016年大学毕业后,金春萍便选择扎根于达华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质检与研发方面工作。
随着气温回升,全国多地陆续进入春耕春管时节。田间地头到处是一副繁忙的景象。山东邹城:50余万亩小麦返青智能灌溉“润”春耕这两天,山东济宁邹城市的50余万亩小麦进入返青期,当地抢抓农时,利用智慧喷灌设备精准灌溉,全力做好春灌工作。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黑龙江省林甸县采访发现,当地花巨资建设的一部分大型喷灌设备用不了,有的只剩架子光秃秃立在地里,零部件不见踪影;一些抗旱水源井也成了摆设。“老百姓用不上,国家花了冤枉钱。”当地不少村民感叹。
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随着气温回升,各地抢抓农时,因地制宜全力推进春耕生产。各灌区科技赋能春浇春灌,节水高效,助力增产,夯实丰收基础。眼下,山西最大的自流灌区——汾河灌区春浇工作接近尾声。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水是最大的刚性约束。多年来,山东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总量,养育了占全国7.2%的人口,灌溉了约占全国5%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贡献了占全国7%以上的经济总量,这背后是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走进贾村镇南韩庄村万启农业专业合作社小麦种植基地,一台大型航架智能喷灌机正在进行作业,长达数十米的钢架如同展开的喷灌“双翼”,将细密的水雾均匀的洒落在麦苗上,一幅智能喷灌技术描绘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徐徐展开。据了解,万启农业专业合作社多年来致力于节水灌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昨天,市农科院小麦试验田驶来一台喷灌机,站在30米外都难以拍出它的全貌,可谓“机之大,一个镜头装不下”。“这是平移式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市农科院农机所副所长钱栋伟说,喷灌机以平移方式边移动边进行喷灌作业,最大行进速度约2米/分钟,喷灌幅宽250多米,喷灌水量100立方米/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