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4月4日电 题:爱国侨领庄西言后裔清明返乡寻根祭祖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念叨了许久的章美堂,我又回来了!”在霞峰村章美堂祠堂前,看着这片让曾祖父魂牵梦萦的故土,爱国侨领庄西言曾孙庄元安由衷感叹。4月3日,爱国侨领庄西言后裔初到霞峰村村口时,家乡族人热烈欢迎他们回乡寻根。
来源:中新社中新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金旭)“我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是真的。”近日,再次走进位于广东江门蓬江区丹灶乡塘边里的家族祠堂,南洋华侨林紫昭孙女、美籍华人林爱莹几度哽咽。她在电话中告诉中新社记者,10年的坚持与努力,如今终于见证德循林公祠的“新生”。
中新网宁德4月4日电 (林榕生)“每年都会回来扫墓祭祖。”祖籍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的老挝中国福建商会创始人王阳宝4日对中新网记者说,基本都会在清明节前两三天到家,提前准备扫墓祭祖的物品。海外华侨华人返乡祭祖,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先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寻根的过程。
中新社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吴侃)“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到一年清明时,华侨华人或返乡祭祖缅怀故人,或“云祭”亲人遥寄哀思,追忆先人的方式虽不相同,但慎终追远、礼敬先祖是共同的主题。清明前夕,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陈建新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乡浙江青田祭祖扫墓。
清明时节,细雨如织。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圩街上的一排排骑楼,鳞次栉比,带着被时光淋湿的斑驳,再看一眼,确认是熟悉的故乡。深吸一口气,故乡独属的气息扑面而来。归来寻根时,老宅已不再“就快到家了!”这天,返乡祭祖的九旬华侨老人陈伯刚回到镇上,顾不上歇息,马不停蹄直奔老家。
山海终有重逢日 此心安处是吾乡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蓝峰“念叨了许久的章美堂,我又回来了!”在霞峰村章美堂祠堂前,看着这片让曾祖父魂牵梦萦的故土,爱国侨领庄西言曾孙庄元安由衷感叹。100年前,20岁的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奎洋镇霞峰村青年庄西言走出大山,远赴南洋。
赵德金在扫墓 赵德金 供图中新网温州4月5日电(周健)“早上七点出发,买了鲜花、水果、糕点,去祭拜了爷爷、奶奶、姑父等六位亲人。”清明节前夕,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美国籍华人高大光在叔叔的指导下准备了各类祭祀用品,然后前往墓地祭祖。
中国侨网厦门11月16日电 (王昌泽 洪嘉欣)据厦门市集美区侨联消息,日前,马来西亚华侨林侨荣一行8人,来到集美区锦园社区林氏宗祠寻根,期待认祖归宗,赓续谱牒,续写绵延百年的血脉亲情,受到集美区侨联、杏滨街道、锦园社区居委会等单位以及锦园社区老人协会的热情欢迎。
泉州网4月5日讯(融媒体记者颜雅婷 通讯员李啸航 张焕之)昨日是清明节。记者从泉州海关获悉,近期通过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入境的回乡祭祖人员增多。据统计,3月27日至4月4日中午12时,泉州海关共计监管航班101架次,出入境旅客12700多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0%和54%。
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于清明时返乡祭扫,是多年秉承下来的传统。4月4日下午,泉州吴氏大宗祠也迎来了香港乡贤回乡祭祖,敦亲睦族。一炷清香,一叩首,香港吴氏宗亲们的祭拜,寄托了太多的情感,包括对根的认同、对故土的眷念。
中新网福建漳浦4月20日电 (林惠卿 王大鹏)“我已经98岁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回来看看亲人,以后可能再也回不来了。”近日,98岁高龄、旅居印尼雅加达的爱国华侨陈壬水带着祖孙四代30余人,跨越千里重洋,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马坪镇寻根恳亲。
福建漳州龙海区九湖庵兜村陈氏祖祠,大号峩山堂,供奉着新加坡侨领陈笃生的六世先祖等神主牌位。这一脉陈氏是发源于俊美峩山陈氏,以俊美陈氏始祖陈均惠为一世祖,传至海澄尤墩,为五世祖陈达生,陈达生的儿子陈古榕为六世祖开基庵兜,其后裔创峨山堂。
“十分感谢四会市侨联,仅凭一点点寻亲线索,短期内为我找到自己祖籍家乡的亲人,让我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工作效率非常高……”“感恩四会市侨联的用心服务,为我们实现了寻根梦,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脚踏自己祖籍家乡土地上那份激动的心情……”这是近日在四会市侨联欢迎马来西亚霹雳务边会宁同乡会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