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梨鹭 封面新闻记者秦怡 陈彦霏 实习生施媛媛7月19日,林万东工作的第10天,他第一次全面认识了自己工作的地方。作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2023年定向选调生,他跟随当地政府组织的活动,一路从东川城区来到当地村镇,也走进企业。林万东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是四年前的夏天。
如果你是清华博士,你毕业之后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单位?想必肯定是一些正规出色的国企单位吧。但是有这样一位清华女博士在出国留学回来之后却毅然决然的拒绝了高薪工作。而是选择投奔农田种起了地。当所有人都对此感到不解的时候竟发现她凭借种地年薪高达800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她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林万东的择业路径生动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林万东来自云南的一个深度贫困村,最了解基层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改变家乡、建设家乡的心情最为迫切,回到土生土长的地方,就找到了自己的根,乡土情深,没有人比林万东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更热烈。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喜欢去大厂“施展拳脚”,像什么腾讯、阿里等公司,北上广也成了无数人的“追梦地”,但在这片浪潮中,却偏偏有一位清华女博士选择逆流而行,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回到中国农村种起地来。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4月13日,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网站发布了一则云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的《云南省2023年定向选调生拟录用人员公示》。公示显示,8名清华学生拟录用为云南省2023年定向选调生,其中就有4年前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还在工地搬砖的林万东。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摄影 程飞虎“选择很多,但适合的只有一个”,这是清华大学2023届优秀毕业生分享会上,贾奥琳送给学弟学妹的一句话,这也是她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思考。贾奥琳是洛阳人,出生于1992年,2023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取得博士学位。
清华建筑系女硕士梅静工作7年后,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自己的老家河北易县,在清西陵附近的五道河村创建了一个“听松书院”,这个书院功能包括公共图书馆、公共教室及活动室、绘画创作空间、民宿等,同时进行一些教育活动及带有清西陵和易县元素的文化产品设计。
近日,名为《清华女博士辞掉高薪,回乡做守陵人》的视频疯传,当时人回应说自己其实是创建了一个多功能书院,为传播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一直以来,似乎大众都认为传播文化遗产是专家的事情,那么,我们普通人能为传播文化遗产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