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读《左传》,不得不读杨注。我自认文言有点功底,在这之前看过了全文言版无注的前四史,但读《左传》仍是一头雾水,开始几天倍感枯燥难读,不借助白话是万万难以继续,一直到100多页,才有点喜欢也渐得些感觉,2020年2-4月间,用了50多天才通读了上下册。
龙的起源、原型与演变演讲人:王震中 演讲地点:首都师范大学 演讲时间:2024年10月王震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担任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大学共建“黄河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等。
《左传》在十三经当中,是最受人喜爱的了,早在学生时代,课本中都选取《左传》的文章。稍微专业化一点儿的,是《十三经说略》,这本书由历史学家李学勤主编,汇集全国顶级专家,对十三经分别介绍,还推荐出十三经的各种经典版本及今人注释版本,对于蔵书爱好者来说,是选择藏本的专业指导书,我的“十三经”藏书专题,就参考了这本书。
最近一段时间,我都在重读《古文观止》卷二左传选文,并作一些补充注释的工作。工作量很大,没日没夜一字一句地读、想、琢磨和咀嚼。卷二共十六篇文章,我以为更比卷一要难。按照《东周列国志》蔡元放的评点说,卷二全部是外交专对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外交部的外交公文。
新华社12月28日消息,2024年陕西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又有新进展,发现了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出土了200余片卜甲、卜骨,初步辨识出刻辞180字,内容有“秦人”等。
作者:宋 健(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诗》与礼互为表里,是承载周人意志的复合载体。《诗》在礼乐仪式中的演述,大致存在歌与诵两种方式。《诗》可以被之琴瑟,咏而歌,但要遵循“歌诗必类”的基本原则,即所选用的《诗》,必须在主旨上与典礼的主题及参与者的身份相符合。
一、文章内容、译注及其他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1、导读本篇记载的是我国春秋时代一个家庭的母子、兄弟为了争夺政权,彼此感情破裂以致互相残杀的故事。文中表现了姜氏的偏私任性、共叔段的贪得无厌以及郑庄公的老谋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