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时候,水缸就送过来了,是一个粗陶打花的瓮缸,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釉面,泛着浅浅的光芒,可能有些年头的老物件了,有几个磨损的地方,我让师傅转到朝墙的一边,露出来的一面相当漂亮,就安置在了院子里的西南角,打算种一颗荷花,再养几尾鱼,增加情致。
岁次庚子,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骤然而至。医护之手是抢救生命的载体,而医护手印则是记录历史的载体,我们发动了浩大的纪念活动《手印 · 铭记》,以钟南山院士的手印作为1号手印,让2495名援鄂医护全部按下金色手印,留下驰援心声,录下珍贵照片,这是一份前所未有的广东援鄂医护全记录,保存进了广州国家档案馆。
其中,广州日报 “南山战疫日志 ”报道组获“突出贡献奖”,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获“特别贡献奖”。记者了解到,本次红色日记征文大赛特设战疫日记,以笔作枪,以文抗“疫”,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收到投稿超过 2 万篇,生动还原医护人员不计生死逆行一线的场景。
《广州日报》从3月30日起,将陆续推出由钟南山院士助理和院士专家团队口述、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撰写,并由钟南山院士独家授权的《南山战疫日志》。现在是凌晨2:00多了,真的没想到,今天这一天,比昨天更奔波。
《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组回访钟南山院士参观“仁爱精诚 生命至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抗疫主题展大洋网讯 11月14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播出了第四期《钟南山》。讲述了战疫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的故事。
有的人经历3轮核酸后吐槽太痛苦,有的人把“宁愿被绿,永不涉黄”当做段子调侃,殊不知,还有一群深圳人的健康码直接变成了醒目的红色,他们已经做了不下10次核酸,他们时隔1年多,在家中、出租屋或是酒店再次进行着“隔离生活”。
深圳湾畔有一张办公桌,五湖四海有脚有印有声有色,得益于行业、职业之便利,本书既是日记,亦是游记。“我很快就答应了,拖了两口旅行箱,这箱子是新买的,是妻子在商场里那一大堆箱子里用心挑选出来的,只怕男人拖出去不太好看,所以,选了很久。”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通过采访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用团队成员口述的方式,“复盘”了这位84岁的勇猛战士从去年1月18日夜驰武汉到4月8日武汉解封这81天里的辗转奔袭,在《广州日报》报纸和各新媒体端口上推出了43期、超过十万字的连载《南山战疫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