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八珍”之说,在人们的印象中,“八珍”所指代的,是八种稀有而珍贵的烹饪原料。但八珍到底是哪八种食材,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事实上,历史上的八珍,根据时代和地域的不同,所指代的内容各不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历史上诡异的“八珍”。
“满汉全席”是兴起于清代的一种大型宴席,是南北大菜结合而成的精华,也是中国宴席的集大成者。“满汉全席”的根,在清宫,与清代皇帝的御膳有着很深的渊源。然而,清代皇帝是怎么吃饭的?宫中的满汉席到底是怎么个格局?下面,笔者从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宫秘档记载,试为简略一述。
一、不锈钢桶中加入清水10公斤,花椒30克、生姜100克、黄酒160克、食盐200克,鸡精100克,大豆油2斤,香料包1包,装入纱布袋中,并反复熬煮2小时,直到布袋中药才和调料味道很淡时,便将纱布袋捞出,当上述汤冷却后,倒入卤水桶内,将净膛肉鸡浸泡在此料汤里,于室温下浸泡2—3小
满汉全席 / Man-Hanquanxi满汉全席是古时满族与汉族相结合的宫廷盛宴,以前可是只有皇室贵族才有资格享用,山珍海味无所不有,据说要三天才能吃完这席大宴。你可能不知道福建的闽菜也有“满汉全席”,108道菜汇聚一席,却没有荔枝肉和佛跳墙。
历史上的皇帝和贵族吃饭都很讲究,要说历史上真正的吃货是哪个,很多人就会想到一个人: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吃这方是非常重视,人活一世,吃喝二字在慈禧身上体现得是淋漓尽致,就拿负责慈禧太后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寿膳房由一百零八间房屋组成,占有八个院子,在里面做饭的厨师有整整一百二十八个人。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中国菜的原材料极品,当推“八珍”,“八珍”又分海、陆、山、动物、禽、草“八珍”。其中陆、山、动物“八珍”,实为一类,品种或有不同,如将鹿尾易为鹿茸等,可通称“陆八珍”,“陆八珍”多半为华而不实之物,且有违当代饮食文明,古人推崇,惟其稀罕而已。
地蹼是禽八珍之一,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在敕勒川镇七股地村的养殖基地,数千只看起来像鹅一样的家禽正在自由地觅食,这是七股地村今年新引进的养殖品种——地蹼。
有口福的杨柳青人文/谭成健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造就了杨柳青古镇舟楫云集,酒楼林立的百年繁荣。作为南北通道的重驿,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商旅豪绅常会于此,聚餐筵宴,佳酿珍馐,无限奢华。与此同时,受寻常百姓喜爱的餐饮小吃,也品种繁多,美不胜收。
1961年夏,四九城外,不知名荒野小路上。一小群逃难者正以龟速朝前挪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从几百公里外的豫省走到这儿。队伍最后是一对年轻男女,他们一前一后走的很慢,渐渐跟前头人的距离越拉越大,却也没人在意。17岁的易安主动吊在队伍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