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早上从洛阳龙门站开往北京西站的G806次列车正在进入石家庄站旅客或在小憩或在闲谈未曾注意到列车提前1分钟到站就在此时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正在上演当天早上石家庄站客运值班员刘天浩接到铁路12306紧急求助工单一名体重不足900克的高危早产儿将从石家庄站上车乘坐G806次
2024年5月29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滕芳医生像往常一样值着晚班,叮叮叮,突然一个电话打破了黑夜的宁静,产房急会诊,一位孕妈妈即将临盆,腹中胎儿只有26+周,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即将拉开序幕......
记者 梁莹莹 通讯员 曹云娇出生时只有26周+1天,6个半月,体重仅900克,从一开始的禁食到鼻饲奶,再到自行完成奶量拔除胃管,从体重900克增至1000克、1130克,直到出院时的2220克,她一直在“闯关打怪”。
巴掌大的宝宝。红网时刻衡阳12月12日讯(通讯员 廖艳萍 徐芳兰)12月8日,一位出生时仅26周,体重900克的超早产儿宝宝经过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78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成功康复出院回归家庭。
2020年广西贺州女孩柳岑曦的出生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因为早产,小岑曦刚出生时只有900克,手臂只有拇指般大小。在医务人员精心照料下去年5月她顺利出院,如今这袖珍的“拇指姑娘”已经长成了一个可爱小萌妹啦!
封面新闻记者 邓丹生命的重量究竟有多重?四川自贡出生仅26周,体重900克的早产宝宝小六(化名),用自己小小的人生“第一课”诠释了生命的“重量”。经过医护人员两个月的救治照料,“巴掌宝宝”在闯过重重生命难关后,成功地活下来了,体重也从900克增长到近2000克。
中新网合肥1月15日电(付艳)3个多月前,一对双胞胎宝宝在胎龄只有26周左右的时候出生,出生时体重只有800克。在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治下,这对双胞胎兄妹终于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近日顺利出院。双胞胎兄妹闯过了一道道难关顺利出院。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每1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早产儿。这些早产儿都未能完成37周妊娠,大部分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
全媒体记者 韩冰 通讯员 李沐佳 张剑“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两个孩子第二次生命!”2月8日,一对双胞胎超早产宝宝的父母将一面锦旗送到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感激医护团队59天来的全力救治。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余梦凡2月9日9时30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靖燕红换好衣服,戴好圆帽和口罩后准备上岗。进入层流洁净病区前,她再一次认真清洗双手——上班期间这双手要消毒上百次。“保温箱里的小生命既顽强又脆弱,我们做好消毒与防护,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们。
在医院里,有一个科室叫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这里“住”着的新生儿大多是早产儿、高危儿,因为提前离开妈妈的子宫,他们的器官还没发育好,对外界的空气、温度和食物还不能适应,所以,让他们“小步快跑”,跟上同龄人的步伐,是NICU医护人员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