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可提供ChatGPT服务,实际是冒牌AI;视频电话中熟悉的“亲友”,是不法分子AI换脸模拟而成;为博取流量,用AI技术编造虚假谣言,流量变“流毒”……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迭代,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日常生活,但由此衍生出的新骗局、新套路也在刷新人们对风险防范的认知。
来源:环球时报 编者的话:近日,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以及一些中国明星说一口流利英语的视频在网络走红。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取得巨大进展,“AI换脸”技术作为成果之一,已经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与此同时,其衍生出的种种风险也受到关注。
**导语:** 近日,一项名为“AI复活亲人”的服务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只需提供逝者生前的照片、视频或语音,AI技术就能模拟出逝者的形象和声音,甚至与用户进行“对话”。这一服务引发热议:有人称其为“情感的救赎”,也有人质疑其“消费逝者,贩卖焦虑”。
文|小鱼不久前,有企业宣布在中国及日本市场启动“克隆人计划”,最短需个人采集三分钟数据,即可为明星红人、专家学者或普通人创造源于本人性格、技能、声音、外貌的AI克隆人,并提供专有平台,以便于本人将认证克隆人有偿或无偿提供给自己的受众。目前来看,这项技术主要作用是“治愈孤独”。
硬朗金属外壳、冰冷机械组件搭建起的外在轮廓,似乎是人们对机器人的刻板印象。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人形机器人,他们拥有人类的皮肤质感,逼真的表情,甚至相近的肌肉走向,充满“仿生感”。与此同时,已经有着成熟市场的硅胶娃娃,在近期也多了一些AI元素。
近年来,许多欧美影视剧如《黑镜》和《西部世界》等,进一步探讨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和仿生人的话题。虽然这只是一个硅胶娃娃,但由于其细致的制作工艺,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一些网友甚至很难分辨出这是否是一个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