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在华北平原的乡间小路上,成片的灰绿色植物随风起伏,银白色的叶背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现代实验室中的光谱分析显示,艾草含有桉油精、侧柏酮等74种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在60摄氏度热力作用下,能穿透皮肤达皮下3厘米——这正是艾灸疗法的科学注脚。
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突然弹出一个绿意盎然的小窗口,激活了我的消费者「雷达」—— 用玻璃纸包装的端午「艾草花束」,锯齿般舒展的艾草搭配绿剑菖蒲,刺绣小香囊和五色线点缀在一大捧绿叶间,清新的气味隔着屏幕几乎都能闻到。
在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上几株艾草,艾草作为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植物,被认为具有辟邪、驱虫、净化空气的作用。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将艾草挂在门口,还有驱邪避瘟、保平安的寓意。但将这个艾草放置在门口一段时间过后,就需要把它给撤下来了。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6月8日,湛江市博物馆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之“艾草清香,蒲扇送凉”主题公益活动,吸引了市民和游客踊跃参与。民谚有言:“清明插柳,端午挂艾”,端午节挂艾草和送扇子的习俗源远流长。在炎热多雨的夏季,艾草具有驱蚊虫、保健的功效,蒲扇则可以送爽纳凉。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6月5日电(刘心羽 陈鑫)“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端午佳节,中国自古有悬艾、佩香囊等传统习俗。被誉为“百草之王”的艾草,不仅在保健和医疗方面用途广泛,还有驱邪、祛病等祝福寓意,是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 图为怀抱艾草的宋潇佩。
端午时节,艾草飘香。要说有一种植物自带传统民俗文化IP的,那必是艾草。它长在荒地、路旁、遍布山坡,隐匿在林缘和灌丛中,对生存环境说得上毫无要求,朴实低调极致到了“小透明”。但初夏一至,其存在感又迅速彰显开来。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作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五月节等。在我国民间传统里,不同的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风俗,而端午节的习俗很多,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拴五彩绳、喝雄黄酒、挂艾草等,其中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一个古老习俗,每到端午节时,家家户户家门口都有挂艾草的习俗。